首頁>法治>資訊
自動駕駛立法破局:北京樣本如何驅動科技與規則協同創新
“自動駕駛技術正從實驗室駛入現實,法治如何為這場交通革命保駕護航?”在近日中關村論壇“自動駕駛法治實踐”圓桌對話中,來自政產學研界的四位專家深度解讀全國首部省級自動駕駛立法——《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科技與規則的協同創新提供“北京方案”。
立法突破:為創新劃出“安全車道”
“自動駕駛已進入商業布局加速期,各國立法競賽悄然打響?!北本┦薪浶啪终叻ㄒ幪幾,B處長介紹,北京自2017年開展道路測試以來,已建成覆蓋600平方公里的城市級工程實驗平臺,累計安全測試里程超6000萬公里?!稐l例》的出臺,標志著自動駕駛管理從政策試水邁入法治化新階段。
《條例》首創五大制度創新:多技術路線包容,明確支持單車智能與車路云協同并行發展;生命周期管理,建立“道路測試-示范應用-商業化運營”進階路徑,新增個人乘用出行場景;新型基建統籌,部署16000余套智能設施,實現路口感知時延<0.2秒;安全評估制度,銜接四部委試點要求,構建企業主體責任體系;央地規則銜接,在地方權限內突破駕駛人義務框架,創設“自動駕駛系統決策評估”機制。
“這相當于為自動駕駛劃定‘安全車道’?!比蜃詣玉{駛頭部科技公司文遠知行副總裁羅琳坦言,過去企業常面臨“合法身份焦慮”,《條例》首次明確自動駕駛汽車法律定位,使其真正實現“有法可依上路馳騁”。
法理創新:重構人車權責邊界
“《條例》最精妙處在于平衡了三大關系?!鼻迦A大學法學院余凌云教授指出:技術創新與公共安全,通過“監管沙盒”機制,在600平方公里先行區探索規則;中央事權與地方實踐,采用“安全評估”替代傳統駕駛人考試,破解法律授權困境;產業促進與風險防控:建立“算法備案+安全員培訓+保險基金”三重保障體系。
針對自動駕駛對
產業賦能:激活萬億級市場空間
《條例》的“乘數效應”正在顯現。目前北京已集聚120余家上下游企業,形成涵蓋芯片、傳感器、高精地圖的完整生態鏈?!皣a激光雷達成本已從30萬元降至8000元?!绷_琳透露,文遠知行在大興機場等區域開展全
但挑戰猶存。余凌云提醒,需警惕“
國家意義:為中央立法提供“試驗田”
“北京實踐具有三重示范價值。”黃金晶總結認為,“包括了制度型開放,30余家外企通過數據分類分級機制參與測試,驗證跨境數據流動方案;標準輸出,智能路側設施建設規范已被長三角、粵港澳采納;央地協同,安全評估、產品準入等創新機制寫入四部委聯合試點方案。”
隨著《條例》4月1日正式實施,更大突破正在醞釀。北京市經信局透露,正在研究開放五環內復雜城市場景,探索自動駕駛與智慧城市治理深度融合?!拔覀冋龔淖汾s者變為規則制定者?!弊,B表示,北京經驗已吸引新加坡、阿聯酋等國考察,為全球自動駕駛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記者 高志民)
編輯:錢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