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政協動態
讓經濟“穩”的基礎更實“進”的動能更強——全國政協“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專題調研綜述
調研組一行在荃信生物調研。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辦公室供圖
消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也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
近年來,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擴大內需的重要性,指出“擴大內需既關系經濟穩定,也關系經濟安全,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舉”。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均將擴大內需作為重點任務之首,強調“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擴內需,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全面貫徹落實擴內需的決策部署,地方有什么好的做法經驗,還有什么卡點堵點?3月17日至2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高云龍率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專題調研組赴江蘇開展調研,為4月中旬即將召開的雙周協商座談會作準備。調研組一行深入了解各地在提振消費、擴大內需上的積極行動和生動實踐,在扎實調研中深刻感受中國經濟的蓬勃活力與強大韌性,在出謀劃策中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凝聚信心與力量。
提高認識
推動消費主導型經濟發展
走進江蘇耘林生命公寓,頭發花白的王奶奶正坐在一樓大廳正中的鋼琴前,悠然彈奏。旁邊,她的老朋友們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腳下籃子里還放著剛買的青菜豆腐和牛肉,時間仿佛都慢了下來。
“我們有的是買的房子,有的是租的房子,社區有食堂、休閑娛樂大廳、護理中心和商業配套,住在這里很舒適,也很方便。”20日上午,調研組一行來到這個智慧居家養老社區,老人們有滋有味的生活深深感染了大家。
完全市場化運作——這是致力于發展養老服務產業打造的生命公寓。在“快樂養老”的核心理念下,老人們在這里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已成為消費新領域的生動注腳。
作為經濟大省、開放大省,江蘇省在產業基礎、經營主體活力、市場規模、營商環境等多個方面,都具備高質量高標準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堅實基礎和獨特優勢。從鹽城到泰州再到無錫,各地積極策應國家戰略,搶抓機遇,將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消費促進成效顯著,為全國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事實上,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擴內需已經成為全國各地有效對沖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經濟內生增長韌性和抗風險能力的共同選擇。
“我們要不斷深化對全方位擴大內需的認識,只有切實認識到這一重大戰略的重要性,才能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和力量共同推動全方位擴大內需。”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小鵬表示,要把擴大內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實增強抓落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
抓貫徹落實,頂層設計和政策引領至關重要。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原專職副主席魯勇在調研之前做了大量準備,進一步“對接”地方實踐。他認為,擴內需需要統籌發力、分類施策,“把現有政策落實用好的基礎上,統籌推進消費政策與產業、就業、收入分配等領域的規劃銜接,通過政府、市場以及行業商協會等多方協調共同引導預期、提振信心。”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構建以消費驅動為核心的經濟增長模式,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調研座談中,大家一致認為,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要前瞻性開展相關政策儲備研究,立足我國實際發展階段和各地資源稟賦,多維研判消費形勢,構建相關理論研究和政策體系,系統挖掘消費潛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暢通渠道
推動消費擴容提質
夜幕降臨,無錫市清名橋兩岸紅燈高掛,人流如織。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這里乘船游覽、拍照打卡,好不熱鬧。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屬于重要的中國大運河申遺點段,充分呈現了江南水鄉的精致美景。”有關方面負責人告訴調研組,這里還是2025年春晚無錫分會場主舞臺所在地,借助春晚長尾效應,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通過新春廟會、民俗技藝展演、非遺文化體驗以及燈光秀、夜間游船等活動,打造了群眾喜愛的夜間消費新場景。
繁榮的“夜經濟”點亮了城市夜空,也豐富了百姓生活,已成為推動無錫高質量發展的新潛力和新動能。鹽城的健康養老和泰州文旅融合,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的多元化消費新場景都給調研組留下深刻印象。
“消費新場景能滿足不同收入群體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對促進消費提質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全國政協委員、常州市副市長蔣鵬舉對時下火熱的寵物經濟、演藝賽事經濟等感觸頗深,“不同階段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在不斷變化,可以充分研究這些變化趨勢,形成不同類型差別化消費政策,釋放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消費需求。”蔣鵬舉說。
釋放消費需求,除了打造新場景,我國還實施了大力提振消費的系列支持政策,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兩新”政策就是其中之一。在補貼政策支持下,我國汽車、家電等消費市場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
全國政協委員、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錢剛從“生產者”的角度參與調研,對全方位擴大內需有了更深入思考,“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使消費端的增長刺激直接傳導帶動生產端增長,效果非常顯著,建議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透明度,同時兼顧短期刺激與長期結構性優化,推動政策向精準施政轉變。”
與消費品以舊換新的“皆大歡喜”相比,調研組也發現,大規模設備更新由于有一定資金門檻,并且補貼范圍優先先進制造業、新興產業等因素,部分中小企業或傳統產業獲得感并不高。
“對于資金規模不達標的中小企業,可考慮若干同行業企業‘打包’申請‘兩新’補貼。”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祝樹民表示,進一步優化完善現有補貼政策的參與門檻、補貼流程、對象范圍,減少政策落地的中間環節,讓好政策惠及更多企業。
對此,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尹艷林認為,要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大幅增加支持“兩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適當放寬國家補貼條件或者提高地方補貼標準,可考慮將更多市場需求廣、更新換代潛力大的產品和領域納入政策支持范圍。
立足優勢
引領投資通暢循環
投資既能創造當下需求,也能形成未來供給,擴大有效投資,提高投資效益,在穩增長、調結構、育動能、惠民生、防風險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向調研組介紹,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專項債“自審自發”試點機遇,江蘇出臺了專項債券項目行業分類清單,賦予設區市一定自主權,更好帶動制造業、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2024年,全省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1565億元,有力支撐了重點項目建設。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駐會副主任易會滿認為,新型城鎮化、城鄉融合發展有利于促進消費和投資實現良性循環,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力,應該成為擴內需的重要抓手和可復制路徑,“圍繞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外延和內涵,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將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著力點,從地上轉到地下管網等‘里子’工程,同時推動健康、養老等著重提升群眾幸福感的民生項目。”易會滿表示。
“咱們研發的創新藥價位如何?”“去年的市場銷售情況怎么樣?”“后續還有什么加大投資的打算?”在江蘇荃信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當聽到企業負責人介紹,企業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一年產值超過3個億,截至目前荃信生物在研發推進和生產基地建設方面已投入近20億元時,委員們紛紛為企業前瞻的產業布局及多元的戰略合作點贊。
江蘇民營企業占全省經營主體近97%,據統計,2024年江蘇全省民間投資占比達66.1%,位居全國第一,點燃企業發展的星星之火,就能匯聚成推動經濟發展的燎原之勢。
要讓眾多經營主體有投資的動力和信心,調研組認為,從企業預期角度建立健全經濟運行和經濟數據定期權威發布機制,把握時度效提前釋放政策信號,能有效引導、協調和穩定社會預期,更好引導資源要素合理有序配置、有效聚集。
“進一步著力優化營商環境,要加快政策落細落實和改革措施落地見效,完善政策跟蹤問效和一致性評估機制,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郵政局原局長馬軍勝建議,貫通電子商務以及物流體系,加強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持續豐富服務場景,推動消費升級。
事實上,就在調研啟程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項重點任務。隨著各項政策持續落地見效,消費這駕“馬車”也將跑得更穩更快。
全方位擴大內需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齊心協力,加快形成促進消費增長的強大合力。在調研中,委員們愈加相信,通過政策支持、消費挖潛、投資增效,定能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實際效果,讓經濟“穩”的基礎更實、“進”的動能更強。(本報記者 包松婭)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