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新時代徽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座談會”在京召開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 王慧峰)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徽學研究中心承辦的“新時代徽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日本熊本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30余位專家學者,就徽學研究的歷史與未來發展進行了研究探討。
徽學是以徽州歷史地理、徽州傳統社會、徽州歷史文化及其傳承創新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問。20世紀80年代以來,徽州民間文獻和文書不斷大規模面世,引起了國內學界廣泛關注,促使徽學蔚然興起。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是國內最早收藏徽州文書、進行整理分類、開展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所所長楊艷秋表示,徽學研究應加強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立足中華文明傳承發展脈絡、立足中國古代史研究,細致挖掘以徽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區域歷史文化特色,深化對中國歷史發展和社會形態演變問題的在地化認識,加速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徽學作為三大地方顯學之一,依托于豐富的徽州文書資料,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未來可從加強機構合作、重視基礎理論研究、充分利用數字人文技術、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多個方面繼續推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萬明表示,徽學研究提倡與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密切結合,在整理徽州文書的基礎上討論重大歷史問題,比如全球化視野下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關系、近代中國的艱難轉型等。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王振忠認為,近十年來徽州文書的整理出版蔚為大觀、內容豐富,徽學研究未來可從見識新史料、交流新見解、討論新問題三個方面繼續著力。他建議,文書收藏機構單位乃至個人應合作建設徽州文獻數據庫,促進資源共享。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卞利指出,目前徽學研究存在研究力量分散、資料開放性相對低、研究低水平重復等問題,未來應從把握徽學學科性質、開放徽州文獻、提升研究隊伍水平、開展跨學科交叉研究等方面著力,促進徽學研究的進一步繁榮發展。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申斌認為,徽學研究具有典范性,學界應組織編寫徽學研究必備知識類書籍,提高徽學研究的可遷移性。
據悉,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在深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