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點”得精準 “商”聚共識 “幫”出成效
——江蘇泰州高港區政協打通委員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
2月28日是第18個國際罕見病日,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政協圍繞“關注罕見病 讓愛不罕見”主題,開展專題協商議事。
從區政協委員葉新關注罕見病提交社情民意信息,到高港區政協將建議列入今年重點點題協商清單,再到開展罕見病的點題協商,這是高港區政協“你點我商,政協幫忙”協商工作品牌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我們堅持‘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履職理念,不斷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機制。”高港區政協主席薛永忠說,區政協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按照“委員點題、對口協商、凝聚共識、促進發展”的工作思路,打通政協委員聯系群眾、助力群眾利益訴求解決的“最后一公里”,讓人民政協制度優勢真正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委員點題,如何“點”得精準?高港區
“協商清單”變“幸福清單”,不僅要“點”得精準,還要“商”聚共識。“點題協商不是簡單地把問題直接拋給職能部門,而是充分發揮政協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對口協商,既‘把脈問診’又‘對癥下藥’。”薛永忠說,委員點題后,先由區政協對接職能部門進行事先溝通。隨后,委員與部門深入協商,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對策。按照“什么問題突出協商什么問題,哪里問題突出到哪里協商”的原則,黨政部門、政協專委會、政協委員還會深入開展“現場協商”“云上協商”,確保起到答疑解惑、推動工作的效果。
去年7月,野徐鎮居民反映轄區內會展路、仲野路沿線居民公交出行困難,希望在仲聯、仲潤、香榭社區增設公交站臺。政協委員進行實地調研走訪,全面摸清群眾出行需求和意見,并商
為確保“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高港區政協還構建了“議題收集、掛鉤主辦、商前調研、組織協商、跟蹤問效、成果轉化、評估反饋”的閉環機制,做到協商議題從群眾中來,協商調研到群眾中去,協商成果也向群眾公開。
針對鄉鎮醫療資源薄弱、群眾因病返貧問題,工商聯界別借助會員企業資源,建設“愛眼護齒”科普小屋,為10余名困難群眾提供視覺損傷康復訓練;宋文捷委員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參與策劃“泰州百名專家回鄉義診”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資源……2024年以來,高港區政協累計點題協商民生議題16件,涵蓋農村戶廁改造、社區增設公交線路、學校食堂標準化改造等。(楊鼎 江迪)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