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兩岸>聚焦
“不設限的人生幫我找到幸?!?/span>
陳詠欽在大連參加兩岸青年龍舟賽(受訪者供圖)
“我想告訴大家,兩岸都是有溫度的社會,兩岸同胞人同此心。”
——陳詠欽
隨著天氣轉暖,大陸各地春和景明,兩岸青年間的文化和教育交流活動熱絡起來。目前生活在大陸的不少兩岸婚姻家庭,小夫妻們就相識于一段兩岸文化或教育交流之旅。臺灣青年陳詠欽和他的大陸太太,就是他們中的一對。
??? 為愛跨越時空
2012年,剛走出大學校園,陳詠欽通過朋友介紹,結識了從大陸到臺灣淡江大學做交換生的一位大連女孩,即他現在的太太。
“她當時到臺灣交換的時間是半年,我們認識時,她的交換生活已經過去兩個月了。”但這并沒妨礙這對年輕人一見如故。
“她給我的印象是大大咧咧,非常直爽,那時就覺得——哇,真不愧是東北姑娘!”陳詠欽說,他喜歡這位女孩身上的透亮勁兒和東北姑娘性格上的豁達,覺得他們倆在一起干什么都很合拍,“等我太太交換期結束,我們就和其他兩岸情侶一樣選擇了異地戀?!?/p>
時光向前撥動十余載,彼時智能手機在大陸剛剛普及,微信也才投入使用不久,“當時我們研究了好久,用什么通訊軟件能讓兩個人聯絡更順暢,我聽說大陸這邊習慣使用QQ,就學著用QQ和女朋友聯系。”陳詠欽回憶說。
作為彼時在臺灣電子類企業做軟件工程師的陳詠欽,工作異常忙碌,“大概有3年的時間,我們就像牛郎織女一樣,一年基本只能見一兩次面,其余時間全靠通訊軟件維持聯系,現在想來真的是靠我們對這份愛情的美好向往,讓我們度過了那段難熬的時光?!?/p>
2015年8月,陳詠欽這位來自寶島臺灣的“牛郎”第一次來到了大陸“織女”的家鄉——美麗的東北海濱城市大連。盡管從臺灣淡水飛到大連的航班需經停上海,前后航程要7個小時,同時作為大陸比較靠北的海濱城市,大連的氣溫和亞熱帶氣候淡水比要寒冷很多,“海邊的風吹到臉上硬硬的”,但陳詠欽卻在這里找到一些熟悉的“臺灣味”,“大連飲食很多與臺灣相似,這些都讓我找到熟悉的感覺!”
2016年,經歷4年從熱戀到相知,越來越找到“家人”的感覺,陳詠欽決定和女友“談婚論嫁”。陳詠欽說,一開始對于自己要和大陸女友結婚,臺灣的家人并不是很同意,“因為他們都對大陸了解不多,有些擔心我一個人來這邊發展會不會不安全,但是經過我不斷給他們看我來這邊旅行的視頻,給他們講我在這邊交到的好朋友,加上2015年女友一家還邀請我爸媽來大陸旅游,慢慢地他們也越來越認可我來到大陸發展?!?/p>
2018年4月,陳詠欽正式為愛“登陸”,他應聘到大連一家貿易公司做銷售經理,和女友也舉辦了婚禮,成為一名常住在大連的女婿。
??? 打開了多彩之窗
有情人終成眷屬。真正落腳大陸后,陳詠欽融入大陸生活花了多久時間?當記者問及這個問題時,陳詠欽答得真誠,“其實一開始不是很順利,作為一名之前對大陸沒有太多了解的臺灣青年,到大陸就業還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庇捎诖筮B屬于臺灣同胞常住人口相對較少的城市,彼時陳詠欽去應聘時,企業主對如何給臺胞員工辦居住證等入職手續都比較陌生,“我記得當時有幾家公司雖然在面試的時聊得都不錯,但后續公司考慮到給我辦相關手續很繁瑣,就沒有錄用我”,最終還是在當地臺辦與臺協的幫助下,陳詠欽才找到一家臺資企業擔任區域銷售經理,“這樣才算把自己落在了大連?!?/p>
盡管開局經歷了一些波折,但陳詠欽也有意外收獲。因為工作關系,那幾年要經常到大陸各地出差,因此他結識了大陸多地的合作伙伴,“跟他們相處得非常融洽,有幾位一直保持著聯系,成為了好兄弟?!?/p>
陳詠欽至今仍清晰地記得一次在河南的一家工廠,晚上下了班陪廠里的一位伙伴也是當地村子的老鄉在鄉間小路散步,這位伙伴問我:“小陳,你以前在臺灣念書時,有想過將來會到大陸工作嗎?是不是從來沒想過有一天還會到我們這個村子?”陳詠欽說,現在想來,從2012年認識大陸女生,為愛跨越海峽,進而到大陸長居,一切都像是做了個夢,“但這就是這個夢的迷人和人生不能設限之處。我念書的時候不要說沒想過要到大陸發展定居,甚至在計劃旅游目的地時也不會特別想到要來大陸旅行。可是現在你再看,大陸的發展可比臺灣快多了,這里的風土人情,比我去過的很多地方要美很多?!?/p>
??? 傳播真實的兩岸
幾年前,陳詠欽離開了原工作單位,無意中卻走進了自媒體行業?!澳菐啄旯竟ぷ鳂I務比較少,有一天再跟大連的幾位朋友喝咖啡聊天,我說大家一起把大連好玩的地方開發一下,順帶分享給朋友吧。”就這樣,陳詠欽意外地成為拍攝大連旅游短視頻的博主。
2022年5月,“臺灣小小在大連”抖音賬號應運而生。在第一期視頻里,陳詠欽以一條簡潔的“首秀”開場白——“我來自中國臺灣,剛到大連生活不久,接下來我會以Vlog的形式,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大連生活的點滴”,當次收獲了400余條大陸網友的留言回應,“說實話,網友們給予我如此熱情與友善的反饋,還是讓我有些意外和感動的?!标愒仛J說。
翻看陳詠欽的抖音號,內容涉及很多,有滿足兩岸網友基于兩岸吃穿住行好奇心層面的“臺灣早餐吃什么”“南方人第一次在北方吃殺豬菜是什么體驗”“臺灣人來大連住海景酒店是什么感受”等話題,也有希望借助短視頻節目,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視頻短片,如“臺灣人陪大陸朋友一起獻血”。
經營自媒體,當然不會只收到點贊。兩年多來,陳詠欽同樣也遭受過始料未及的負面留言。他舉例說,自己曾拍過一條關于大連公園很漂亮的短視頻,在片中他隨口感嘆了一句,“在東北還有環境這么好的公園”,結果這條短視頻播出來,就被一些網友批評“一個臺灣人怎么那么有優越感!”
看到來自網友的負面評價,會如何處理?“開始不行,會難受好久,就覺得這些人為什么要這樣說我,后來在幾個大陸朋友的開導下,想通了。任何人做新媒體,都會收到正面和負面評價,但作為賬號主理人自己要內核穩定,學會與網友溝通,學會改進自己?!?/p>
做自媒體人兩年多,如何看待這份“事業”的前景?對未來又有什么規劃和期許?陳詠欽給出的答案是,他相信“流量密碼”,但他始終對拍什么內容有自己的追求?!拔移鋵嵡宄刂溃鍪裁礃祟}、什么內容的節目,更吸引人。但我還是想堅持做這項事情的初心,希望借由自己的節目,能讓兩岸普通民眾增進對彼此生活的了解,希望兩岸同胞不要活在對彼此的想象中,我想告訴大家,兩岸都是有溫度的社會,兩岸同胞人同此心。”
在陳詠欽看來,自己做自媒體目的是傳播兩岸訊息,促進兩岸同胞多了解多溝通,但并沒有把它作為一項全職工作。今年,陳詠欽成立了一家從事鐵軌配件出口的外貿公司,對于兼職做自媒體,陳詠欽說,“就是通過分享一些內容想告訴臺灣青年朋友們,大陸很多地方宜居也有發展的機會,讓大家可以過來看看,這就是我拍很多有關大連的風景視頻希望傳遞的訊息?!保ū緢笥浾?修菁 通訊員 林犀)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