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江西省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委員建言:構筑青少年健康“心”網
核心閱讀
委員提出,預防和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沒有“說明書”,更沒有“特效藥”,不僅要強化學校和家庭在其中的關鍵作用,更要重視和發揮社會機構和多個部門久久為功的協同效能……
“當同事家正在讀初三的孩子知道我是政協委員后,便委托父親轉達一個心愿:希望我能呼吁社會更加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因為這個孩子曾親身經歷過類似的困擾。”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婦聯界別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龍國英直言,“有些家長缺乏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認識,將其簡單地視為‘青春期的正常現象’,或是直接選擇逃避問題。”
如何破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社會認知偏差與教育缺位并存的問題?龍國英建議,針對家長要做好普及工作,衛健部門牽頭開發標準化心理健康課程,將其納入社區、企事業單位年度培訓計劃,要求各單位每年至少開設一堂心理健康必修課,普及心理問題識別與求助渠道。同時,強化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專業培訓,明確崗位專職化要求,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動態跟蹤機制,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影響學生的個人成長,還可能波及其他學生,甚至影響整個校園的安全氛圍。在江西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校園安全,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也是委員們建言的熱點之一。
“加強家校聯動,融合學校心理輔導室與家長學校等平臺,做好常態化心理咨詢服務,把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防線。”省政協委員聶曉葵建議,開展家庭教育專項行動,成立家庭教育研究與輔導中心,積極開發線上家長學校優質課程和組織各類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評估機制,將心理健康篩查納入中小學生體檢,統籌資金優先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經費。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增強教育的互動性與趣味性,通過沉浸式的學習方式增強孩子的學習動機,更好地理解和同情他人的感受,促進心理健康知識的內化。”省政協委員徐兵建議,打造智慧課堂,創新人工智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創建本地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場景,模擬校園人際關系沖突場景等,讓青少年在安全的環境中練習社交技巧、體驗虛擬的壓力情境、學習應對壓力的方法。
“預防和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沒有‘說明書’,更沒有‘特效藥’,不僅要強化學校和家庭在其中的關鍵作用,更要重視和發揮社會機構和多個部門久久為功的協同效能。”省政協委員、南昌市第五中學校長章指通建議,衛生機構與學校緊密合作提供專業服務、開展篩查活動、實施教育培訓以及建立心理危機響應機制。教育行政部門做好引領規劃、統籌協調與監督保障,全方位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生態。社區可作為學校與家庭的橋梁,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活動,組織親子活動促進家庭關系和諧。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網絡,有效提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筑牢堅實基礎,助力他們成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本報記者 王磊)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