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委員履職故事
周錫雷:電力賦能勇擔當
周錫雷在對企業生產工藝進行檢查。(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周錫雷:安徽省合肥市政協委員,徽辰智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天色漸晚,安徽省合肥市某老舊小區內,路燈悄然亮起,樓體外新加裝的電梯有條不紊地運行,迎接回家的居民們。
“自從加裝了電梯,我們老兩口上樓方便多了。”談及小區里的新變化,家住高層的方大爺十分滿意。
這讓合肥市政協委員周錫雷充滿自豪——助力老舊小區居住條件改善,是其多年來的履職成果之一。
“改造難”“裝梯難”“管理難”被稱為老舊小區“三難”。如何把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在合肥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上,周錫雷提出,“改什么”“怎么改”由居民來決定。他還建議,隨著老小區加裝電梯的市場化,針對電梯后期維保、維修、年檢、保潔等問題,應統一納入小區物業管理當中。他撰寫的《老小區改出新思路,煥新城市惠及千家萬戶》提案被市政協立案,為老舊小區中的民生難題提供了新思路、新突破。
走進周錫雷的辦公室,墻上懸掛的榮譽證書和錦旗格外引人注目。榮譽背后,是他多年來立足本職、深耕行業、積極履職的生動寫照。履職3年來,他提交提案14件、社情民意信息16條,表現出對行業發展的深入觀察和對民生福祉的關切。
作為深耕電力和新能源行業20余年的專家,周錫雷聚焦“雙碳”目標與新能源產業發展。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周錫雷所在企業自主研發的光儲充一體化產品,搭載先進儲能技術,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能效管家”,為新能源大規模應用筑牢根基。2024年,該企業憑借高性價比與穩定性能的光儲充解決方案,在歐洲與中東市場嶄露頭角,成為智慧能源領域的“安徽名片”。企業海外項目積累的豐富經驗,為他撰寫《助推合肥融入“一帶一路”》提案提供了有力支撐,形成“從實踐到政策,再反哺實踐”的良性循環。
為了更好地履行委員職責,周錫雷始終以“三有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有定力,堅持“不調研不提案”,確保每一條建言都精準務實;有銳氣,敢于直面產業轉型痛點,推動政策破題;有情懷,依托港澳臺僑專委會平臺,促進海內外資源互通,凝聚綠色發展共識。
去年,周錫雷發現合肥不少工業園區在夏季用電高峰期常常面臨電網穩定性差的問題,頻繁停電給企業生產帶來了極大困擾,同時還導致高額電費,進一步加重了企業負擔。他敏銳地意識到,這絕非個例,而是全市工業園區普遍存在的問題。經過深入調研,他發現微電網技術能夠有效解決這一難題。
于是,周錫雷撰寫了關于加快全市微電網產業發展的建議,并提交給相關部門,建議很快得到了批示。在其建議的推動下,部分企業率先應用微電網技術,不僅徹底解決了用電難題,還實現了年節約電費50%的顯著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建議還推動了《安徽省零碳產業園建設方案》加速落地,為全省工業園區的綠色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合肥樣本”,讓綠色發展理念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
同年,周錫雷提交的《關于加快我市儲能發展的提案》被列為市委書記領銜督辦重點提案。在提案中,他直擊合肥儲能產業鏈存在的關鍵問題,如產業鏈協同不足、應用場景單一等,并針對性地提出“打造‘研發—制造—應用’全鏈條生態”“推動‘光伏﹢儲能’一體化零碳示范園區建設”等建議。
如今,合肥市已將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納入六大戰略性新興主導產業,并加大儲能產業鏈招商力度,促進了陽光電源儲能集成基地等重大項目落地,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裝上了又一新引擎。
周錫雷認為,政協委員不僅要有專業深度,更需有民生溫度。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他一直不遺余力。
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卻品學兼優大學生面臨的困境,他毅然發起并持續推動“新才助學計劃”,為懷揣夢想卻步履維艱的學子們搭建起勤奮向上的橋梁。周錫雷表示:“教育是改變命運的鑰匙,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這些孩子打開一扇通往知識殿堂的大門。”
“周錫雷委員的資助不僅是經濟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鼓勵,讓我們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受助學生表示。
周錫雷同樣關注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他積極組織并參與“關注耳蝸寶寶,為愛發聲”等一系列公益活動,為孩子們籌集資金,幫助他們安裝人工耳蝸,重獲新“聲”,并通過各種方式喚起社會對特殊兒童群體的廣泛關注與支持,先后有68名兒童從中受益。
勤勉履職,當以盡責為本;腳踏實地,方顯擔當本色。成為合肥市政協委員以來,周錫雷用行動詮釋責任,以效率兌現承諾——
針對新能源車充電難題,他積極呼吁加快小區公共充電樁建設,相關建議被納入合肥市民生實事項目。
他主動搭建政企對話橋梁,牽頭組織10余場行業論壇,有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結合企業海外經驗,他提出“建立海外風險預警平臺”等建議,助力合肥“徽動全球”行動計劃順利實施。
他還多次走訪皖南皖北地區,積極推動農網改造工程,讓30余個鄉鎮從中受益,數萬居民用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履職如耕,一分勤勉一分收獲;初心如磐,一絲懈怠百步之遙。周錫雷表示,將繼續秉持創新之志、懷揣為民之心,在推動新能源革命、服務民生改善的道路上篤定前行,書寫更多“雙向賦能”的精彩篇章。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