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湖南常德市政協注重發揮微建議作用
細微之處惠民生
早春時節,漫步在湖南常德河街青磚黛瓦的街巷里,常德市武陵區政協委員陳亞黎望著清澈的穿紫河河水,心情格外舒暢。就在去年,這里還是另一番景象:個別餐飲店污水直排穿紫河道,刺鼻的氣味讓游客掩鼻而過。
“這么好的文化地標不能被污水毀了。”陳亞黎掏出手機,在政協云平臺提交了一條微建議:建議解決常德河街餐飲店排污問題,加強街區日常管理,定期檢查污水管網,嚴格控制餐飲業態比例……市政協收到微建議后,當天轉交至市政府辦,市政府辦分發至管理部門市經投公司。公司迅速行動,加派工作人員巡查,完善餐飲商戶排污監管機制,定期檢查入駐餐飲店鋪污水管網。整改后首月,常德河街投訴量迅速下降,游客量大幅提升。
這是常德市政協微建議惠民實踐的一個縮影。2023年,常德市委辦、市政府辦、市政協辦聯合出臺《微建議工作辦法(試行)》,將100多個黨政部門接入政協云平臺,形成“委員提交—政協轉交—部門承辦—委員評價”的全流程閉環。分管微建議工作的市政協副主席胡祖國明確要求:“要像對待重點提案一樣對待微建議,讓‘小建議’發揮‘大作用’。”
“現在所有承辦單位都配備了微建議聯絡員,辦結時間大幅度縮短。”市政協研究室主任譚曉東說。去年10月,委員反映城區窨井蓋破損。市住建部門接到微建議后,立即安排專人開展城區排查,更換破損井蓋,健全常態化巡查制度。從委員“云端發聲”到部門“落地除險”,全程不到7個工作日。
市政協還建立了“雙線督辦”機制,線上通過云平臺追蹤辦理進度,及時提醒臨近時限尚未辦理的部門;鼓勵委員線下開展“回頭看”,實地查驗整改成效,給予客觀評價。
“要引導委員多提‘沾泥土’的建議,讓民生改善看得見、摸得著。”市政協主席黃清宇說。民生改善數據見證成效——2024年,全市各級政協委員通過云端提交微建議近2000條,辦復率接近90%。市本級微建議滿意率超過90%,推動解決交通優化、環境整治等實事100多件,持續增進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雙 曾易黃彪)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