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深化館校協同 以美育賦能文化傳承——
第七屆“一代宗師進校園”活動在京啟動人民政協網4月1日電(記者 趙瑩瑩)第七屆“一代宗師進校園”中國繪畫大師賞析公益大課堂暨“丹青承文脈”海淀區萬壽路學區第三屆美術館課程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關工委、中國校園健康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關心下一代健康體育基金會等單位代表,以及海淀區萬壽路學區39位美術老師共聚北京畫院美術館,見證了這場傳統文化與未來教育的深度對話。
藝術需要傳承,美育重在扎根。“一代宗師進校園”中國繪畫大師賞析公益大課堂系列活動旨在通過館校深度協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美育體系,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
多年來,在北京畫院、徐悲鴻藝術研究院、李可染畫院、黃胄美術基金會、李苦禪紀念館等專業研究單位的鼎力支持下,本系列活動通過政、校、館、社多方資源整合,在“經典引路,以中華美學育時代新人”方面積極實踐并不斷創新。活動不僅是對齊白石、徐悲鴻、李苦禪、李可染、黃胄等一代宗師藝術精神的致敬,更是以美術館為紐帶,將千年文脈化作潤澤青少年的涓涓清流。
“齊白石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李可染的‘為祖國山河立傳’,黃胄的‘生活為師’,李苦禪的‘畫品即人品’,徐悲鴻的‘融匯中西’,無一不彰顯著藝術與人生的高度統一。”北京畫院黨委書記馬勝民表示,要讓經典藝術、大師們的藝術精神走出美術館,走近學生身邊,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種子。
中國關工委副秘書長、中國校園健康行動領導小組副組長郝毅認為,文化傳承需要鮮活載體,齊白石等大師的藝術正是青少年感知中華美學的橋梁。要深挖經典藝術內涵并創新傳播方式,深化館校合作構建美育生態,同時將審美教育融入育人全程,培養既有中國心又有世界眼的時代新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越是技術奔騰的時代,越需要美育構筑人文根基。”致公黨北京市委副主委、海淀區政協副主席安雪暉表示,社會服務是民主黨派的重要職能,希望“一代宗師進校園”活動為豐富海淀區中小學美育教育和校園文化生活貢獻力量。
啟動儀式現場,39名美術教師開啟沉浸式研修之旅。北京畫院宣教部主任羅元欣以《科技時代的語境下齊白石藝術與中華美學創新》為主題,介紹畫院成立以來的發展及研究體系,特別是在公共教育與媒體傳播方面,深入探討了傳統藝術在現代科技背景下的傳承與發展。
座談交流結束后,與會人員參觀北京畫院美術館“齊白石的生趣世界”等主題展覽,在墨韻丹青中體悟中華美學精神。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