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
多元金融服務賦能綠色技術“出海”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雙碳”戰略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綠色金融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工具,正通過多元化金融服務賦能企業綠色技術“出海”,不斷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3月29日舉行的2025中關村論壇“雙碳戰略與綠色金融”平行論壇上,多位與會嘉賓表示,全球綠色轉型的加速在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的同時,也推動我國金融領域創新邁向更高水平和階段。
綠色技術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幾年在“雙碳”戰略引領下,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既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內生動能,也積極促進了全球綠色轉型。“中國綠色技術的出海,有力促進了全球綠色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過去10年間,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60%和80%。中國始終把綠色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我們堅信中國的綠色技術進步一定會持續讓全球受益。”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金公司)董事長陳亮表示。
作為促進綠色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高質量金融服務的作用正日益顯效,而中國在全球綠色技術投資中的表現尤為活躍。據統計,2024年全球能源轉型投資的約2萬億美元中,中國投資額就超過8000億美元,且增量投資占全球增量投資的三分之二,是其他經濟體的兩倍多。
其中,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為綠色技術的國際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以北京市為例,近年來該市在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如完成了全國首單綠色汽車分期資產支持證券、境內首單可持續發展掛鉤金融債券的發行等。
“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以‘雙碳’目標為引領,以綠色金融為抓手,推動綠色技術企業走出去。”北京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會進一步加大綠色金融的政策引導,建立健全綠色金融發展激勵約束機制,積極推動綠色標準國際互認,打通綠色技術出海政策通道;進一步優化綠色融資通道,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綠色技術領域,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更多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促進綠色技術成果轉化,為綠色技術出海提供堅實的金融保障。
綠色產業全生命周期中,金融機構的陪伴與支持至關重要。北京科技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科創公司”)董事、常務副總經理陳濤表示,綜合實踐來看,當前綠色產業的發展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化工、鋼鐵等傳統行業在降碳上需要中長期資金的持續投入,二是新能源、儲能、碳匯等新興領域,其投資周期長,見效慢、風險相對較大,目前一些中小型綠色企業的發展還存在著融資難、發展難瓶頸。
陳濤說,作為政府母基金,北京科技創新基金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長期”的原則,通過精準對接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支持一批綠色產業項目快速落地。目前,北京科創基金投資的80只子基金已經投了近1400個項目,預計未來合作的子基金數量將達到100只,穿透投資的項目會將達2000個以上。
論壇期間,陳亮介紹,作為國有金融機構,中金公司深入參與綠色金融的國際實踐。2024年,公司通過股票、債券、并購交易等支持綠色相關領域的交易超過3900億元,參與創設銀行間市場首個“可持續發展+轉型+兩新”主題債券籃子,落地覆蓋綠色投資領域的基金規模超過330億元。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公司近日還面向早期優質公司推出了“專精特新”綜合企業服務方案。“不過,目前我國綠色投資主要集中在國內,綠色技術相關的國際投融資活動仍處于早期階段,海外投資者對我國綠色投資的參與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陳亮說。
談及如何加大金融對綠色技術出海的支持力度時,陳亮建議,一是綠色資本要“走出去”,通過綠色熊貓債等工具支持海外先進綠色技術在國內融資;二是將國際綠色資本“引進來”,如通過在國際資本市場發行綠色債券融資,助力國內綠色技術發展;三是在第三方市場積極開展多雙邊合作,為全球綠色技術合作提供金融支持。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