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湖北襄陽市政協:通過提案持續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燙手山芋”變“產業富礦”保康是湖北省襄陽市境內唯一的全山區縣,境內探明的磷礦地質儲量約3億至5億噸,遠景資源儲量5億至10億噸,是我國磷礦主要產區之一。
磷礦在促進襄陽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為這座城市帶來了“痛點”。
“我市每年磷石膏產排量300萬噸左右,約占工業固體廢棄物的50%。但磷石膏利用量僅30萬噸、利用率約10%。截至2018年,我市磷石膏總堆存量達2047萬噸,占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存量的99.6%。由于磷石膏利用率低,被長期大量堆存,對周邊水體、地下水、土壤、空氣等均產生不同程度的生態環境影響,務必引起高度重視。”2019年1月,在襄陽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上,農工黨襄陽市委會專門就襄陽磷化工產業存在的問題提出提案。市政協委員顧振華也在提案中呼吁,加大對磷石膏堆場環保整治,加快磷石膏的資源利用。
提案很快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提案辦理單位召開部門聯席會議,部署磷石膏堆場整治工作。
一股清廢整治的熱潮迅速鋪開:樊城區強力推進50萬立方米磷石膏堆場整治,其他磷石膏存量縣(市)也迅速行動起來,加大力度對磷石膏堆場進行整治。
整治堆場只是“治標”之策,全力推進磷石膏綜合利用才是“治本”良方。
2019年8月29日,襄陽市召開磷石膏綜合利用促進會,出臺了《關于支持磷石膏綜合利用的意見》《關于進一步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意見》《在建設領域推廣運用磷石膏綜合利用產品的實施方案》,舉行了高校與化工企業、化工企業與裝配式建筑產業聯盟共同研發與合作協議的簽字儀式,開啟了襄陽磷石膏綜合利用的“蝶變之路”。
隨著政府不斷加大對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面對一系列優惠政策,各方資金和企業紛至沓來,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企業及部分投資商不切實際、一哄而上新建磷石膏利用項目的局面。
市政協委員盧保舉在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后,在2020年1月召開的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上,有針對性地提出《關于規范磷石膏利用行為》的提案,建議政府在立項審批環節加強監管,嚴格項目準入、嚴把環保關,嚴把政府補貼。市經信局作為提案牽頭辦理單位,多次與委員溝通聯系,聯合12個部門出臺了《關于支持磷石膏綜合利用的實施細則》,引導磷石膏生產和綜合利用走向規范化、規模化、集約化。
此后的2021年至2024年,唐忠奎、陳紅、陳光軍等委員圍繞延伸磷石膏產品產業鏈、加快磷固廢消納處理產業發展、推進磷化工高質量發展、打造襄陽“無廢城市”等,每年選擇一個側重點,找準小切口,持續提出提案。
市委、市政府及市直相關部門積極吸收采納,先后制定出臺《襄陽市關于建設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的實施方案》《襄陽市關于加強磷石膏綜合治理促進磷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市財政每年拿出3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磷石膏綜合利用。主動搭建磷石膏供銷平臺,大力推動磷石膏在道路、建筑、建材領域應用,初步構建起“房建﹢市政”的磷石膏示范樣板工程推廣應用體系,加大磷石膏綜合利用企業獎補政策宣傳力度……
“在市政協委員的持續關注和提案推動下,我市磷石膏資源綜合利用不斷取得新成效,由5年前的10%左右提升到2023年上半年的63.9%,全市主要工業固廢年綜合利用率達80%,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昔日的‘燙手山芋’在綠色發展、科技賦能推動下,將為襄陽打造千億產值磷化工產業作出重要貢獻。”市經信局負責人表示。
“緊盯一件事,五年久久為功,提案背后不僅見證的是工業綠色轉型發展之路,更是委員心系發展、情系民生的強烈使命擔當。”市政協副主席郭靜說。(通訊員 余歡 張斌 本報記者 毛麗萍)
編輯:孫智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