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以“含綠量”提升農業發展“含金量”
——貴州省政協專題協商以產業融合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貴州省的辣椒、刺梨、李子、天麻、藍莓等種植規模全國第一,茶葉、薏仁、獼猴桃、太子參等種植規模全國前三。去年,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產值同比增長4.2%。圍繞做好“土特產”文章,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發揮二產聯一帶三重要作用。
3月25日,在貴州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副省長楊同光通報了“以產業融合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相關情況,這也正是本次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的主題。
為了開好這次會議,會前,省政協農業農村委員會牽頭,省政協研究室參與,聯合部分民主黨派省委和市州政協,組成2個調研組赴多地深入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
報告認為,近年來,貴州堅持系統思維、改革創新,因地制宜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但還面臨一些結構性問題:“好資源”向“好產品”轉化不夠,“好產品”向“好品牌”拓展不夠,“好產品”向“好市場”占據不夠,“好產業”向“好業態”提升不夠。
付光翔委員建議,發展現代設施農業要強化土地要素保障,農業農村、林業等部門共同編制農業用地“一張圖”,明確設施農業發展規模和模式、可利用地塊、可承載發展量等。探索更多農業融資信息互聯互通平臺,降低金融部門數據采集成本,探索“銀行+保險+擔保”的農業設施抵押貸款,釋放更多金融資金。
夏永忠委員認為要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支持、資金扶持等方式,鼓勵各類服務組織發展壯大,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支持村集體成立專業合作社,為外出務工和無力耕種的農戶提供從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到倉儲銷售的“菜單式”全流程服務,讓農民可按需選擇服務模塊。
蘇躍委員說,目前全國多地港口已接入DeepSeek大模型服務,如天津港完成了DeepSeek的大模型本地化部署,貴州可借鑒經驗強化DeepSeek在特色農業產業智慧物流方面的運用。利用物流大數據生成動態解決方案,降低流通成本,推動農產品交易規模化、物流數字化,形成
省政協主席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