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2025中國科幻大會之“科幻+未來交通”專題論壇舉辦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1日電(記者 郭海瑾)3月30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承辦的“科幻+未來交通”專題論壇在北京舉辦。
“科幻+未來交通”專題論壇現場
在主題演講環節,科幻文學作家、世界華語科幻星云獎得主鄭軍介紹了古往今來科幻作品中有關交通的奇思妙想。他表示,科幻思維的核心不在于講解技術本身,而在于將技術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相結合,探索未來是否會催生對某種技術的需求。他認為,交通技術承載著人類希望借助技術力量對突破物理局限的一種渴望,而正是這種追求,推動了現實中交通產業的不斷革新和發展。
中國信息協會低空經濟分會副會長程泊霖分享了我國低空經濟的最新動態。他介紹,40年前,人們出行方式還多是走路和自行車,而目前我國在無人機的消費級和工業級領域已處于世界前列。在20年內,我國有望實現從“車輪上的中國”到“翅膀上的中國”的跨越。他提出,未來要發展包括“大中型無人運輸機、電動垂直起降的無人系統(eVTOL)、應急救援的特種無人運輸機、起飛重量在500公斤以下的工業級無人機及消費級無人機、特種飛行器、通航飛機”的“六大賽道”,夯實未來立體交通的設備基礎,開創我國低空經濟新局面。
相比物理概念上的交通,意大利科幻作家、獨立出版人及編輯弗朗西斯·沃爾索提出了一種觀念上的“交通”。他認為,相比基調
鐵四院高速磁浮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輝煌介紹了利用磁懸浮和直線電機驅動來實現高速運行的高速磁浮技術:車輪不接觸軌道,僅靠電磁力來“貼地飛行”。他表示,未來高速磁浮與低真空管道技術的深度融合,將帶來“時空壓縮”的科幻效果,開啟未來交通發展的新紀元。如果以高速磁浮列車高達600公里的時速,北京到上海僅需3小時到達,2000公里內的城市群都可實現4小時的暢通無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合作與成果處副處長
圓桌對話現場
在圓桌對話環節,由德國史太白技術管理中國總部助理總裁姜昊擔任主持人,與鄭軍、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總工程師張全德、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