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建言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加快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本報訊(張倩 記者 范文杰)近日,在寧夏中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忙景象。
“粉煤灰、脫硫石膏等工業固廢在我們這里全部可以得到有效利用,整個生產過程不再產生任何工業廢料。”中盛科技相關負責人向自治區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加快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 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組介紹說。
作為自治區裝配式建筑產業化基地,中盛科技每年可處置粉煤灰35萬噸、脫硫石膏11萬噸。預計到2026年,固廢年處置能力將達到80萬噸。
走進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鑄造示范工廠,沒有粉塵飛揚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砂型3D打印機發出細微的“沙沙”聲;整潔明亮的車間里,一臺自動導引運輸車逡巡著為龐大的打印機“送貨”……
兩天時間,調研組一行走進銀川市、石嘴山市12家企業、工業園區及現代化創業園區。諸多的“綠色新聲”讓委員們深刻感受到全區上下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要著重抓好的工作之一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調研組成員表示,寧夏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近年來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面臨不少挑戰。
“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規模不大、效益不高。”
“發展方式較為粗放、資源環境約束趨緊。”
“支持政策體系需要完善,科技支撐力度仍顯不足。”
……
兩次座談會,委員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詳細羅列發現的問題,與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園區、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充分協商。
委員們表示,“生態﹢綠色”既是寧夏今后發展的導向,也是工業轉型升級的落腳點。要努力圍繞“綠色化、高端化、集聚化”要求,不斷放大綠色工業發展主陣地作用。政府部門加快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構建體現寧夏優勢、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提升再生資源利用規模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企業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堅持技術創新,通過節能環保技術改造,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不斷強鏈補鏈延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