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全國政協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要聞

推動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全國政協“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遠程協商會綜述

2025年03月29日 07:49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全民健身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站在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戰略全局,對包括全民健身在內的體育領域若干重大關系和基本問題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推動我國全民健身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

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強大動能,是建成體育強國的重要基石,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基礎和保障。新時代背景下,全民健身工作如何更好發揮其在體育強國建設中的基礎性地位?如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向著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的目標不斷邁進?3月28日上午,全國政協召開第八次遠程協商會,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專家與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圍繞“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協商交流,為助力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貢獻智慧與力量。

多元適配 滿足群眾健身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體育強國的基礎在于群眾體育。”

體育場地設施是廣大群眾開展運動健身活動的重要載體,是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基礎硬件,是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破解群眾“健身去哪兒”難題,多措并舉增加健身場地設施供給,全國體育場地數量從2013年的169.46萬個增加到484.2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從1.46平方米增長到3平方米,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公共體育場館從1265個增加到3070個。

“但當前,群眾身邊健身場地數量不足、空間不夠、可及性差的問題依然突出,全民健身項目化、常態化、生活化開展不足。”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中國奧林匹克高等研究院院長鮑明曉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張勇在調研中也發現,全國各地社區內嵌套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多是“批發式、量販式”,缺少以運動項目為核心的初級設施。有些市場化建設、運營的體育運動館,聚焦特色運動項目設置了中高端專業設施,無形中提高了消費門檻。

“應推動在全國城鄉社區興建群眾身邊的運動健身中心,制定社區體育中心建設運營管理條例,明確建設標準和運營管理規范。同時,嚴控高標準、高投入的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并將這部分資金轉為支持社區體育中心建設。”鮑明曉表示。

“可以結合城市更新行動規劃,用好城市金角銀邊,建設社區性、基礎性免費戶外球場等新的‘小而美’全民健身工程。”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周進強說。

“建議以運動項目為核心布局公共體育場地設施。一方面,控制新建千篇一律的傳統運動設施;另一方面,對存量場地設施結合多元化的運動項目進行提升改造。在廣泛布局公共的初級項目設施基礎上,在同區域內通過改建老舊廠房等方式打造中高級體育綜合體,形成公益類免費、普惠類低收費、商業化設施有機組合、分層消費的初級設施和中高級設施結合的體育生態圈。”張勇通過視頻連線發言。

張勇同時強調了國有企業在體育設施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利用城市更新政策資金,在傳統公園綠地中因地制宜增加項目化的入門級體育場地,支持國有企業把該類投入資金納入整體項目成本,探索予以土地優惠、專項資金補貼、稅收減免等支持政策,實現配套設施的有效運營。

在全國人大代表、姚基金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姚明看來,群眾體育賽事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關鍵環節。近年來涌現出的全國全民健身大賽、“村BA”、“村超”等一批品牌賽事展現出群眾體育賽事的日益蓬勃。

“應大力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三輪’驅動格局,加大群眾體育賽事向市場和社會的開放力度。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激勵社會各界捐助支持,培育特色賽事。”姚明表示。

科技賦能 推動全民健身擴容提質

智能穿戴設備、5G賽事直播、AI運動處方……近年來科技與體育的融合越來越深入,“智慧體育”也在全民健身、體育產業等多方面持續助力。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智”入體育領域,為構筑全民健康普惠生態圈注入強大動力。

身在上海的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競技體育訓練管理中心射擊射箭運動中心主任陶璐娜通過視頻連線,介紹了上海在“科技﹢體育”融合發展中的積極實踐。

“近年來,上海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著名體育城市,持續加強智慧體育場館設施建設,打造了一批運動促進健康的‘上海樣本’。以‘智慧化﹢體育’、‘數字化﹢健身’、‘互聯網﹢健康’為支撐,積極開展社區運動健康中心建設試點,探索建立智慧化、科學化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

陶璐娜認為,數據驅動可以進一步優化公共體育設施供應,推動全民健身的“規模擴張”。因此,她建議利用城市運動熱力圖優化公共體育設施供給,按照人群結構對公共體育設施進行分類規劃,對運動高頻區域的設施升級擴容,對體育場館資源錯峰配置,推動體育場館設施從被動供給轉向需求響應,實現資源集約高效利用。

陶璐娜表示,數字科技與體育產業的深度融合加快了數字體育的發展,有效拓展了傳統健身所不具有的場景化體驗,給群眾帶來了全新的沉浸式健身體驗。而校園與社區有望成為數字體育普及的關鍵場景。

“建議盡快制定虛擬運動設備安全標準和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出臺政策鼓勵體育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參與開發適配全民健身場景的虛擬運動設備,推動運動場景與技術創新深度融合。”陶璐娜說。

姚明強調了打造數字化賽事運營體系的重要性。“應加強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運用,建立國家大數據平臺,為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及所有相關參與方建立數字檔案,提供數字畫像,提高運營質量。”

委員和專家們還提出,探索全民健身和健康數據采集的公眾參與機制,整合體育、醫療、醫保等跨部門數據資源,構建統一標準的“全民健身和健康數據平臺”,定向推動個性化健身方案,推動健身與健康融合發展。

大家紛紛表示,要繼續加大科技在體育領域的投入和應用,不斷創新和完善體育服務模式,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帶來的體育福利,共同邁向全民健康的美好未來。

跨界融合 推動教文衛旅體一體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

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

“建議建立以綜合性醫院運動干預中心為核心、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觸角的分級診療模式,制定運動干預學科建設標準和從業標準,建立運動干預從科研到應用的正向激勵機制,強化運動促進健康的科普宣傳,營造科學健身文化氛圍。”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厲彥虎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關注的是農民體育運動。在他看來,要想讓農民身體更健康、生活更幸福,就要做好文體融合的文章。

“要做到文體融合發力,多推廣如廣場舞等休閑趣味性健身運動,在農村文化廣場、農民書屋等一些文化陣地,補充完善適宜的健身器材。根據農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實際,也可以考慮建設農民健身房。”王傳喜通過視頻連線表示。

全國政協常委、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張光奇進一步提出了文體旅融合發展,認為要立足區域特色,深挖紅色體育、民族傳統體育等特色資源,打造單項的群眾性體育運動項目核心IP品牌,做到“一市一品”、“一縣一特”,提升差異化競爭實力。

“同時,也要主動適應現代人群消費趨勢,在回歸體育本質、尊重體育精神基礎上,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將文旅融合打造成群眾性體育運動發展的新動力。”張光奇通過視頻連線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世界跆拳道聯盟裁判委員會主席祝林芳提到了體教深度融合問題。

“目前中小學體育課程內容單一,缺乏強度、深度和情感連接,體教融合仍‘淺嘗輒止’,難以培養孩子終身運動習慣、塑造體育精神。建議系統設計學校體育課程內容、創新講授方式,通過經典體育案例和冠軍文化,培養孩子們敢拼搏、善合作、守規則、不怕苦等優秀品質,實現技能思想雙體驗,德育體育雙收獲。”祝林芳表示。

營造全民參與健身的社會氛圍和文化氛圍也是委員和專家們關注的重點。身處北京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石春健通過視頻連線發言,建議建立權威短視頻科普平臺,讓權威健身科普知識不斷觸達百姓,不斷激發百姓健身欲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傅若清提出鼓勵精品創作、拓寬題材賽道、激發市場活力,更好發揮大眾文藝的傳播作用,讓全民健身觀念深入人心。

全民健身事業肩負著筑牢健康根基、凝聚奮進力量的時代使命。委員們表示,將繼續圍繞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協商議政,廣泛匯聚共識,更好助力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落實落細。

(本報記者 呂巍)

編輯: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第一香蕉 | 中文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网站 | 香蕉精品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