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話說新經濟>新科技
寧夏青銅峽:
智慧農機在春播田野“大展拳腳”播種機搭載傳感器與控制系統,精準把控播種深度與間距;智能撒肥機均勻播撒肥料,實現養分精準供給……眼下,寧夏青銅峽市廣袤的田野上,智能化農機具正在春播時節“大展拳腳”。
過去,青銅峽農機生產依賴大量人工,生產效率低下,質量難以保證。自從積極擁抱智能化制造,當地春播效率得到極大提高,農業生產邁向新征程。
農機裝備“智商”高
3月24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位于青銅峽市嘉寶工業園區的民樂農業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民樂農機公司”),一臺臺色彩鮮艷的設備讓人眼前一亮。
“跟莊戶人打交道,不圖好看,就圖好用。”民樂農機公司總經理、科技特派員茂國軍笑著說,“這些設備能精準完成各種復雜的生產任務,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特別受老百姓歡迎。”
在該公司的諸多設備中,撒肥機系列堪稱“明星”產品。從外觀看,這些撒肥機機身均采用高強度鋼材打造,堅實耐用;肥箱容量較大,減少了頻繁加料的麻煩。
記者注意到,該公司的一款牽引式固態肥撒肥車,采用先進的雙豎絞龍設計,當機器作業時,肥料被均勻地輸送到撒播盤,保障了養分的均衡吸收。另一款拋灑式撒肥車,通過拖拉機后輸出轉速控制肥料拋灑幅寬,最寬可達20多米。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農機智能裝備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民樂農機公司擁有數控金屬切削加工、下料、焊接、冷沖壓等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科研設備100多臺(套)。寧夏唯一的農業種植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就落戶于此。
走進該公司新產品試制車間,只見智能化的生產設備運轉有序。激光切割機前,在工人熟練的操作下,機械手臂精準地在一款播種機用鋼板上打孔,“智造”優勢盡顯無遺。
“過去,我在農村搞農機修理,拿著錘子在鋼板上鉆眼,在組裝的時候經常發現鉆得不合適。現在,電腦上設計排版,一點按鈕自動完成,位置精確、工藝精湛。”茂國軍不禁有感而發。
企業念好“科技經”
機器越聽話,農民越省力。在青銅峽,民樂農機公司并非“獨行俠”。
位于瞿靖鎮光輝村的青銅峽市順達農機作業專業合作社,企業法人是科技特派員。該專業合作社在寧夏率先研發出數控種子編織機,雖然外觀簡約,工作過程卻十分巧妙。系統設定好間距,把種子均勻排列在白色可降解塑料帶上。隨著機器的運轉,種子被一圈一圈纏好,形成整齊有序的編織帶,隨后被鋪設到地里。
“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而且可降解塑料在土壤中會逐漸分解,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真正實現高效與環保的完美結合。”該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章巖軍難掩自豪。
青銅峽智慧農機的興起,離不開政府的大力引導和支持。近年來,該市積極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制定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為農機制造企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們加大了對科技創新的投入,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同時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交流合作,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青銅峽市科技局局長官振華表示。
在科技政策的普惠下,農機企業享受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新購設備稅前扣除等“及時雨”。這為企業節省了大量資金,使其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智能制造及設備更新中。
例如,民樂農機公司在2019年被認定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專精特新技術標桿企業。到目前為止,該公司積極承擔國家及自治區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研發推廣農業機械裝備20多個,獲專利70多項。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耕智能制造領域,一方面優化現有農機產品性能,滿足農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探索智能制造更多應用場景,為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解決方案。”茂國軍說。(記者 王迎霞)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