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河北省政協委員建言提高健身指導服務水平
解鎖運動的科學“打開方式”
本報訊 公園球場上跨步投籃、體育場館內揮汗如雨、郊外道路上騎行疾馳……隨著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實施,各地不斷增加公共運動設施和場地供給,創造了越來越好的運動條件。“去哪兒健身”的問題得到較好解決,有效激發起群眾參與運動的熱情,“科學健身”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河北省政協委員為此積極建言。
健身指導服務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喬冰委員說,因缺乏專業指導,運動方式不當、運動過度等容易造成運動損傷,不僅限制了全民健身活動的進一步推進,還可能讓個人承擔更大的健康風險。“要加大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力度。”喬冰建議,創新服務模式,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供個性化的健身指導和健康管理服務,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倡導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精神,開展靈活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推出具有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項目,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品牌,提高健身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目前,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數字化發展資源還比較匱乏,數字技術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方面功能比較單一。喬冰提出,充分利用數字信息技術賦能,提高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智慧化水平,搭建全民健身數字平臺,強化運動健康中心數據分析應用,精確把握群眾的健身需求和行為模式,讓健身資源和服務更加易于獲取和分享,讓群眾能隨時隨地享受到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健身服務。
相對城市而言,鄉村體育事業發展不僅需要增加專業場地,更需要專業人才進行指導。“要構建鄉村體育人才培育大格局。”閻會力委員建議,將科學健身技能、體育指導管理、鄉村體育治理等納入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和高素質農民培育范疇,在加大體育院校定向培養力度基礎上,從村干部、退伍軍人、鄉土人才中選拔一批年輕骨干,培養一批有情懷、有擔當、高水平的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打造一支懂體育、愛健身、會組織的農民體育工作隊伍,選拔一批熱心鄉村體育的體育骨干,建立基層群眾體育組織,推動鄉村全民健身活動有序開展。
不論城市還是鄉村,學生體育運動都不容忽視。“目前,學校體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需進一步健全科學的體育教學評價機制。”鄧小梅委員認為,在政府教育工作方案中要加大體育工作比重,教育部門要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把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對學校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中小學校要客觀記錄學生日常體育參與情況和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定期向家長反饋,并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作為學生素質報告書的重要內容。(記者 高新國)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