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港澳>交流交往
對話青年 共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良機
“中國科技日新月異,自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來,科技創新實現了很大突破,大家都知道現在最為有名的就是杭州‘六小龍’,相信未來我們會有‘600小龍’‘6000小龍’,或許在座的同學就能做出這樣成就的公司。”3月12日,在北京舉行的與內地高校港生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吳杰莊向同學們分享著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巨大成就,以及年輕人應該抓住的機遇。“大家要對國家發展充滿信心,要善于借用香港獨特的國際化優勢,利用自身所長,在國際上廣交朋友、多作交流。我也邀請各位香港同學到我在內地的創業基地和公司實習。”
在同一場活動中,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教聯會會長劉智鵬也分享了自己參加全國兩會的感受,并熱情地與在座的香港學生互動。他勉勵香港學生以愛國為根,以愛港為榮,厚植家國情懷,抓住香港新機遇,擔當服務祖國和聯通世界的歷史重任,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獨特的香港力量。
澳區政協委員與澳門大學生的交流分享會,更是早在3月9日就拉開了帷幕。當日的會議結束后,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科技大學校董會秘書長陳季敏來到北京大學,與來自北京、天津等地35所高校約200名大學生交流。陳季敏鼓勵同學們抓住時代機遇、點燃奮斗之光。
“習近平主席去年12月19日視察澳門科技大學時曾熱情鼓勵內地與澳門同學的雙向交流,對所有的澳門同學、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有很大啟發。”陳季敏勉勵同學們,作為“一國兩制”事業的參與者和實踐者,要把握好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內,有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粵港澳大灣區,是澳門青年施展抱負、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近水樓臺”,擁有更多就業、創業的機會;對外,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澳門青年也能發揮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系人”作用,成為中國與世界對話交往的“連接器”,推動不同文化、制度間的理解和認識。
在交流環節,有學生提問“如何促進在內地求學的澳門優秀青年學子與在澳門就讀的學生之間的交流?”陳季敏表示,作為教育工作者,她和同仁們正在搭建更多溝通與合作的平臺,讓大家彼此增進了解、取長補短,共同成長。“其實在外地高校就讀的澳門學生有很多為國爭光、為澳爭光、拼搏進取的優秀事跡,我們要在澳門本地加強對這些事跡的宣傳,樹立青年榜樣,帶動更多澳門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鼓勵更多澳門青年當好‘一國兩制’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p>
另一場由137個青年團體參與,逾300名各界澳門青年參加的“2025澳門青年兩會開講”分享會也于近日在澳門科學館舉行。
參加宣講活動的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表示,今年全國兩會意義重大,描繪出國家前行的路線圖,對澳門青年的成長與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因為國家的發展趨勢,也是青年朋友未來事業的風向標。
“今年全國兩會,釋放了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即大力發展高新科技、人工智能?!比珖f委員、澳門青年聯會會長羅奕龍表示,澳門青年應根據國家發展規劃自身的發展,把握新質生產力和人工智能的機遇?!按蠹以诎拈T本土發展的同時,也可以更加立足高遠,比如橫琴就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绷_奕龍說,習近平主席在考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時提出的“三個要看”,既是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琴澳一體化發展指引航向,也為澳門青年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怎樣才能裝備自己,迎接更好的未來?”對于青年的提問,羅奕龍回答道:“未來的機遇需要更多復合型人才,所以大家要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和能力,具備多元化的才能,要用最短的時間接納和掌握新理念、新技術,才能應對更多的挑戰。”他建議初入社會的澳門青年要勇于嘗試不同的事物,培養多元的技能,擁有成長性的思維,以實現快速而持久的進步。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