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軍事歷史
聶榮臻的僧人朋友
1937年,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的聶榮臻同志率部開辟了以五臺山為中心的晉東北抗日根據地。那時五臺山有和尚、喇嘛等2000多人,還居住有藏、滿、蒙、回、土等少數民族,聶司令員率眾放手發動群眾、僧眾,結成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立了“五臺山佛教救國會”。
1938年1月,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在阜平隆重召開。大會主要是商議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成立聯合政權的相關事項。事前議定各行各業代表190名,并沒有安排僧侶代表。一些人認為佛門中人只知道敬拜佛像,沒有參政的必要。
聶榮臻看了代表名單后說:“僧人雖然皈依佛門,但在國家民族面臨災難時,他們也會分清善惡、抵制外敵。盡管僧人沒有受過軍事戰斗訓練,但每一部分群眾都可以在戰爭中發揮作用。什么都干不了,不反對、不搗亂也是一種支持……”
最后大會籌備組專門安排了五臺山僧人代表團。當這支身披僧袍的五臺山和尚代表團走進會場時,立即引起了全場的關注。聶榮臻立即走上前去迎接,對僧侶代表團前來參會表示真誠的歡迎和感謝。
五臺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對華北敵后抗戰和全國持久抗戰的開展,發揮了重大作用。五臺山僧侶無償為八路軍提供食宿、提供情報,還組織了“五臺山佛教救國會”和“僧人自衛隊”兩支抗日隊伍,殺敵報國,屢立奇功。都說出家人不殺生,但僧人都說:“日本鬼子占我國土和家園,殺我父母兄妹,天理難容。國恨家仇當頭,我們出家人出山打鬼子,這是為民除害……”兩支隊伍對日寇形成了重大打擊,當時日軍見到光頭就想逃跑,可見僧人的幫助之大。
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僧兵不僅參加了百團大戰,還參加了八路軍的各項行動,可以說是抗日重要的社會力量。此舉深受當時的民主人士李公樸等的高度贊賞。毛澤東主席也曾贊賞說:“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
(作者曾任重慶市江津區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此文參考了《聶榮臻回憶錄》和聶力《山高水長——回憶父親聶榮臻》等書)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