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陜西省政協關注農村供水保障——
筑牢農村用水安全防線農村供水保障是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標志。近年來,陜西省積極推動農村供水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快規劃編制與落地實施,取得顯著成效。如何進一步保證農村用水安全,也是陜西省級民主黨派和省政協委員們一直關注的話題。
“我們在看到成績同時,也不能忽視農村供水依然存在的問題:在汛期、干旱、嚴寒等極端天氣下,農村供水水量水質不穩定;農村分散型供水的終端保障存在短板;水費定價和收繳困難,管理服務不到位。”對此,民盟陜西省委會建議,統籌布局滿足城鄉供水一體化需求的供水管網延伸項目、蓄水池及儲備水源地建設項目,確保農村在極端天氣下仍有充足的備用水源可供使用。針對部分農村分散式供水仍十分普遍的現狀,建議以村、組為單位配備專職管水員,定期走訪用水戶、小型供水設施及水窖,開展供水保障與水質檢測排查,確保用水管理規范到位。穩步推進城鄉供水定價、計費全覆蓋,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實施水價補貼,對于不具有經濟效益的小型分散式供水點、生活困難戶,做好兜底保障。
“近年來,農村面貌有了顯著改善,但我在多地農村走訪調研時發現,一些村莊周邊的河流、池塘堆放垃圾,影響了當地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省政協委員殷偉民建議,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加快農村生活污水管網鋪設,在人口集中區域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合理規劃布局垃圾收集點,定期清運。強化污染源頭管控,加強對農村養殖場的監管,要求養殖場建設配套的糞便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推廣生態農業,引導農民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化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同時,要通過村廣播、宣傳欄、村民會議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環保宣傳教育活動,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定期對農村水體進行監測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在農業生產中,不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方式不僅導致水資源浪費,還加劇了農業面源污染。”省政協委員王偉提出,要大力推進節水節肥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與推廣。出臺相關政策,設立專項補貼,對實施節水節肥技術的農民和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提高其積極性;配套相應的財政補貼、稅收減免、提供貸款擔保等方式,降低技術推廣的成本和風險;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大技術改進與創新的研發力度,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建立行業標準和規范,擴大推廣和應用范圍;設立示范站點,加強宣傳和培訓力度,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觀摩等方式,提高農民和企業的技術水平與應用能力。(本報記者 路強)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