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微言大義 望海樓札記

首頁>要論>委員說話

數字技術,激活古籍生命力

2025年03月21日 08:08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要將技術和內容更多、更深地結合,賦予人工智能更多處理傳統文化內容的能力。讓古籍文物“走出深閨”,走出“象牙塔”,更好服務于新時代文化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古籍工作,指出“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古籍典藏的保護修復和綜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能夠實現有序傳承、永續傳承,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重視古籍整理修復。如何利用數字技術讓古籍修復這門學問冷門不冷、絕學不絕,成為古籍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2024年初,國家圖書館啟動了中華古籍智慧化服務平臺建設,以國家圖書館和古籍存藏單位的數字化古籍為基礎,進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文字識別、自動標點、命名實體識別、知識圖譜構建等領域的應用,為社會公眾、古籍學界及科研人員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數字人文服務。2024年6月,國家圖書館發布《山海經》知識庫,對已收錄的92種《山海經》古籍的內容實現了文本、圖像等信息的多維多向關聯,讀者可通過知識庫免費瀏覽《山海經》海量書影和數字化圖軸長卷,進行文獻檢索和版本比對等。這一知識庫正是通過人機配合應用實體命名識別技術,挖掘文化數據價值,從而推進文獻研究,不僅滿足了學者對一手資料的需要,還以更強互動的“智趣玩”模塊設計,提升了古籍數據資源在文化創意與文化傳承方面的效能。

新技術下的古籍打開方式遠遠不止這么多。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上線“中國古籍圖典資源庫”,將古籍版畫插圖的內容解析為單獨的圖像素材,讓讀者直觀了解古人的生活,為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大數據提供新的資源。此外,技術的發展,讓古籍擁有了更加無限的生存空間,也成為生長著的有機體。古籍修復的輔助設備恢復瀕于失傳的特種紙張抄造,研發修復相關的工具、材料,突破修復材料的瓶頸。修復用的機器人通過對紙張材料的檢測、制作工藝甄別用于輔助古籍鑒定。有了現代數字技術的加持,觀眾能更直觀、生動地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

新技術賦能還能做得更多。我們需要將技術和內容更多、更深地結合,賦予人工智能更多處理傳統文化內容的能力。這就需要培養更多既懂人工智能技術,又懂文獻知識的跨界人才。讓古籍文物“走出深閨”,走出“象牙塔”,更好服務于新時代文化建設。

(作者陳紅彥系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館長)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 | 欧美国产日韩a欧美在线观看 | 婷婷在线免费视频 | 日本高潮A级按摩中文片 | 五月天在线精品老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