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話說新經濟>關注
生態美 產業興 百姓富
云南臨滄:科技繪就綠色經濟新圖景圖為工作人員在臨滄市鎮康縣堅果基地采摘蜂蜜。受訪單位供圖
仲春時節,記者走進臨滄,看到各族干部群眾正以科技為墨,以“綠色”為底色,書寫一篇生態與經濟共生共榮的大文章。
近年來,云南省臨滄市以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為引領,將科技基因注入產業,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科技賦能傳統產業
在臨滄市臨翔區邦東鄉松風咖啡合作社莊園,負責人陳啟超正與客商品鑒新烘焙的咖啡豆。“我們的咖啡果酸明亮、回甘持久,今年鮮果價格漲到了每公斤10.7元。”陳啟超介紹。
作為云南精品咖啡核心產區,臨滄市通過推廣有機種植、生態農業模式,建成了23.37萬畝高標準咖啡基地,帶動咖農人均增收超萬元。更值得關注的是,當地引入區塊鏈溯源技術,實現了咖啡豆從種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數據追蹤,讓“臨滄咖啡”品牌價值得到提升。
在堅果產業領域,科技賦能的成效同樣顯著。臨滄市擁有全球最大的堅果種植基地。基地中,鎮康縣南傘鎮田壩村村民羅校才在占地面積100余畝的堅果林里擺放了蜂箱。“堅果蜜每公斤能賣100多元,科技服務隊幫我們改良品種后,產量翻了一番!”羅校才說。
羅校才口中的科技服務隊屬于臨滄市的科技服務體系。近年來,臨滄市構建起“院士專家團隊+市級科技人員+縣(區)級科技人員”三級服務體系,科技工作者通過品種改良等方式,幫助農民提升種植效率。此外,臨滄市建成國家堅果類檢測重點實驗室,發布10余部地方標準,推動100萬畝堅果提質增效。數據顯示,2024年,臨滄堅果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果農人均純收入超3000元。
數字經濟帶來蝶變
“這款冰島古樹茶,采用傳統工藝制作,有淡淡的花香與果香,令人陶醉。”在中國雙江“冰島茶薈”雙江運營中心主播創業孵化基地里,直播達人一邊直播,一邊開展民族特色茶文化實訓,為接下來的春茶季做準備。
普洱茶主播周琦介紹,自2023年運營以來,“冰島茶薈”累計直播293場次,共成交17.1萬單,成交額達9253萬元。數字經濟的東風,讓臨滄茶產業從傳統銷售模式向“直播電商+文化體驗”轉型,帶動茶農收入增長25%。
科技不僅改變了銷售端的形式,更重塑著產業鏈條。鎮康云品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自動化加工廠里,堅果從采摘到成為成品僅需15天,奶香濃郁的產品通過跨境電商銷往東南亞。云澳達堅果開發集團“夏果媽媽”品牌入選中國消費名品成長企業名單,其開發的堅果深加工產品種類達20余種。在龍頭企業的引領下,臨滄市培育出12家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構建起“種植—加工—銷售—文旅”全產業鏈。
創新轉化特色資源
如今,臨滄市豐富的特色資源已通過創新轉化為切實經濟效益。
臨滄市擁有綠色能源優勢。臨滄市可開發裝機容量達2600萬千瓦,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占比超90%。依托資源優勢,當地引進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打造“綠色能源+綠色制造”產業集群。臨滄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在全國率先開展堅果碳匯交易試點,一棵10年生堅果樹年固碳量達1.2噸,每畝堅果林年碳匯收益超800元。
“我們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朱有勇、杜官本等,組建特色資源創新利用研究院,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臨滄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通過“政府+高校+企業”協同模式,當地已孵化出3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出堅果殼制活性炭、咖啡渣提取天然色素等10余項專利技術。這些創新不僅延伸了產業鏈,更讓“臨滄咖啡”“臨滄堅果”等品牌價值獲得提升。
從咖啡莊園到堅果林海,從茶山云海到清潔能源基地,臨滄正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如今,臨滄市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道路越走越寬。這顆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正書寫著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云南篇章。
(記者 趙漢斌 通訊員 李延源 )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