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社會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時評 創客說 樂觀社會 畫里有話 滾動資訊

首頁>社會>社會聚焦

“社會保障領域需要做到四個統一”

——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

2025年03月20日 09:18  |  作者:趙瑩瑩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穩步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與委員聚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議題,圍繞強化社會保險制度、推動生育支持政策、加強就業幫扶措施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編者

記者:您如何看待社會保障體系在提升民眾生活質量、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的重要作用?

鄭功成:社會保障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具備的國之重器,關乎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福祉。一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有效緩解民眾因疾病、失業、年老等風險所帶來的生活壓力,提升民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時,它還能促進社會的公平與和諧,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建制時失之毫厘,未來發展必定差之千里。我們需要客觀正視現階段社會保障制度公平性不足的問題,通過全面優化現行制度安排,讓人民群眾對社會保障制度有足夠的信心、穩定的預期和公平正義的體驗,使其成為構建公正社會、促進社會平等、確保全民共享成果,并引領全體民眾邁向共同富裕的高品質、可持續的制度基石。

具體來說在社會保障領域需要做到四個統一:統一建制理念,明確社會保障是國家公共品;統一法律制度,以良法立良制、促善治,提高立法質量,增強可操作性;統一政策實施規程,確保社會保障制度規范有序實施;統一調配資源,確保全體人民合理共享國家發展成果。如基本養老保險應當真正實現全國統籌,醫保制度需要建立中央調劑金來保障欠發達地區群眾享受基本醫療服務。

記者:在社會保障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中,怎樣更有效地吸納民眾意見、反映民眾訴求?

鄭功成:首先,應緊緊抓住增強制度公平性這一核心目標任務,持續優化制度安排。通過不斷完善制度設計,積極穩妥地縮小不同群體、不同地區之間的社會保障差距,實現更加公平的社會保障分配。

其次,廣泛聽取來自不同群體、不同地區的民眾意見和建議至關重要,通過公開咨詢、聽證會、問卷調查等多種渠道,讓民眾的聲音被充分聽取和考慮,促進政策制定過程中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第三,將民眾關切融入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并著力推進是關鍵所在。就業、醫療、養老、托幼等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不僅應當被納入國家發展的整體規劃中,而且要建立督查制度,定期檢查落實情況,從而確保社會保障政策能夠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提升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實現社會保障政策與國家發展的良性互動。

此外,要加強社會保障政策的宣傳與解讀,提高民眾對社會保障政策的認知度和滿意度。廣泛聽取民眾意見,讓社會保障政策真正反映民眾訴求,實現科學制定和有效執行。

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完善社會保障和服務政策”,您認為應從哪些方面著手進一步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鄭功成:我們的目標,是構建更加完備、全面覆蓋、城鄉融合、公平公正、安全穩健且可持續發展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為此,需要盡快增強制度的公平性,繼續強化制度的再分配力度,在確保法定社會保障步入公平正義共享的法治軌道并能夠給全體人民提供清晰、穩定的安全預期的同時,充分調動經營主體與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以此促使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物質基礎更加雄厚、保障水平持續提升,進而實現人民生活品質的升華。

在養老保險方面,應加快優化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著力推進適度普惠的企業年金制度,同時遵循市場法則實施好個人養老金制度。應全面實施中央確定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在確保滿足老年護理照料剛需的同時,大力發展銀發經濟。要通過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推動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發展等措施,建立更加完善、更加公平的養老保障體系。

在醫療保障方面,必須加快深化改革步伐,探索職工醫保與居民醫保并軌方案,加快實現省級統籌。同時,進一步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面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在遵循各自規律的條件下著力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確保人民群眾能夠享受到高質量、可負擔的醫療服務。此外,還要加強各科醫學專業隊伍建設,完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健康需求。

再者,要特別關注困難群體的保障問題。應當做好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提升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水平;加強困境兒童、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做好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撫恤工作。通過這些措施,確保每一個群體都能在社會保障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享受到應有的保障。

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政府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推動政策完善、優化配置公共資源、監督各項制度規范有序運行、確保人民社保權益全面落實,是其應盡職責。而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還需要市場、社會和個人三方面共同發力。政府應當增加對公共領域的投資,以提升社會保障整體標準。保險公司等經營主體需緊密圍繞民眾需求設計保險產品。

同時,還要著力支持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特別是要發揮社區慈善的作用,真正建構和諧友愛社區,最終營造人心向善的社會氛圍。

記者: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對于促進社會保險邁向高質量發展,您有哪些建議??

鄭功成: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保險受到了廣泛關注。與此同時,有關社會保險的法律法規也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特別是自2011年7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已滯后于社會保險制度的實踐發展要求。

具體看,現行法律存在著部分重要制度要素的缺失,如長期護理保險存在立法空白;生育保險無法適應靈活就業群體不斷壯大,更與國家鼓勵生育的宏觀政策取向不相吻合;對靈活就業群體特別是各種新就業形態的勞動者還缺乏相應規制。

鑒于此,我連續兩年在全國兩會期間領銜提出修訂社會保險法的議案,希望盡快啟動修法程序。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更加明確堅持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統一性,為各項制度在全國范圍內不折不扣地全面貫徹落實提供統一的法律依據。

在我看來,要重構社會保險制度體系框架,將生育保險中的醫療服務全面并入醫療保險制度,重構生育津貼制度,增加護理保險的法律規制,并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制度多層次化納入法律作相應的原則規制。工傷保險應當實現對社會勞動者的全覆蓋,并增加工傷保險的康復功能,發揮失業保險促進就業的作用。同時,著重增強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公正性,并為第二、三層次的養老金體系增添激勵效應,促進“三醫協同”與綜合治理實行分級診療,更好地發揮醫?;鹱饔?。

更重要的是,要強化對社會保險制度實施的法律監督,讓各方主體履行法定義務,在法律中明確界定各主管部門的職責。遵循管辦分離的原則,需進一步清晰界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性質、設立及運作標準,為社會保險制度的規范、有序運行奠定法律基礎。

總而言之,我國的社會保障改革已步入注重理性構建與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迫切需要盡快優化現行制度、出臺具體政策并強力實施。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矯正過去存在的路徑偏差、促進制度實質公平并步入法治化軌道,才能實現理性建制、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記者 趙瑩瑩)

編輯:廖昕朔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 亚洲少妇综合一区 | 亚洲日本文字天天更新 | 茄子国产成版人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国产片 |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