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民族宗教
包頭市各族各界政協委員結合自身優勢
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悠久的我,文化燦爛的你,心相連,情相依,籽籽同心粒粒如意……”這首由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政協委員朱存貴等人創作的《火紅的石榴籽》唱出了草原鋼城——包頭市各族各界兒女團結奮斗的共同心聲。
在包頭,這座因齊心協力建包鋼而興的城市,民族團結工作源遠流長。包頭市政協積極引導各族各界政協委員帶頭做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模范,為持續鞏固包頭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創建成果作貢獻。
僅去年一年,包頭市政協黨組12次集體學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內容,民族宗教委員會干部以委員培訓和“市政協講堂”等為契機深入到黨派機關、社區、企業、學校等部門單位開展專題宣講。
“作為一名基層民族工作干部,我深切地感受到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任重而道遠。”“團結凝聚全市各族群眾,著力推動各民族共建共享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創造美好生活。”聆聽講座后,市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均表示收獲很大。
政協委員王建波帶頭試種新型中藥材,帶動周邊村民蹚出致富新路子;政協委員曹崢投資探索中藥材育苗技術,打造特色中藥材育苗基地,增加了周邊農牧民收入……圍繞市政協重點關注的“興邊富民行動”工作,委員們熱烈響應、積極行動。
從事臨床康復治療工作19年的包頭市政協委員魏鑫則緊跟市政協提出的當好引導員、協調員、參謀員、服務員等“八大員”工作方向,發揮所長、服務群眾。他立足職業優勢堅持公益17年,每逢節假日慰問肢體功能障礙繼發心理功能障礙的老人,始終如一為各民族群眾服務。
此外,包頭市各族各界政協委員立足本職崗位密切聯系和主動服務界別群眾,以“委員之家”“界別聯系工作室”為陣地,通過開展“面對面好商量”活動,做好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工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機融入工作,服務各族群眾日常生活。
(郭如山)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