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要聞

在群眾幸福感中找到履職榮譽感

——北京市政協助力增進民生福祉的實踐與探索

2025年03月19日 09:30 | 來源:北京市政協研究室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人民政協要“加強反映社情民意、聯系群眾、服務人民機制建設,多做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工作,當好黨的政策宣傳者、群眾利益維護者、社會和諧促進者”。十四屆北京市政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自覺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履職盡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群眾所愿深入協商,聚焦群眾所急強化監督,關注群眾所需聯系服務,形成了一些有效做法,為落實民生“七有”要求、滿足市民“五性”需求、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聚焦群眾關心關切,在協商建言中為民呼吁

北京市政協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堅持推進政協協商與踐行群眾路線相統一,聚焦民生領域重點問題深入協商議政,注重通過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渠道反映群眾意愿,有力促進民生領域決策優化。

以調研協商“把脈”民生決策。每年都把民生領域重要問題作為重點議題納入年度協商計劃草案,提請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確定,未納入協商年度計劃的議題建議作為一般性議題組織實施。本屆市政協以來,確定的65項協商議題中,直接關乎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30項,占總數的46%,充分體現了決策需求和民生關切。組織委員深入基層一線實地調研,比如圍繞“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議題走遍北京全部涉農區20多個鄉鎮、70多個不同類型鄉村;圍繞“全方位推進普惠托育服務”發放6000多份問卷了解托育機構、辦托幼兒園和家長意愿。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會、協商座談會等形式深入協商議政,形成了高質量的協商成果,為黨委、政府優化民生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用提案和信息反映群眾呼聲。把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作為反映群眾意愿訴求的重要渠道,針對就業、教育、醫療、生態環境等群眾關切問題,動員市政協各參加單位、各界委員和黨派團體成員當好“千里眼”“順風耳”,將各方面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收集上來、歸納分析、綜合研判,報送黨委、政府,助力完善便民惠民政策措施。2023年7月北京發生極端強降雨災害后,迅速啟動相關提案快速交辦機制,圍繞災后恢復重建、科學應對流域性特大洪水等提出意見建議,相關提案督辦報告獲市領導批示,為災區群眾生產生活盡快恢復增添助力。充分發揮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車”作用,“強化青少年體育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協商成果通過信息渠道報送,推動北京市在全國率先開展體育評價改革,出臺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的若干措施。

推動協商建言成果納入民生決策。主動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聯系,促進各部門認真研究采納政協協商成果、優化民生政策舉措,如市民政局吸收完善養老服務相關政策議題協商成果,提出建立綜合監管體系、完善護理員補貼政策、提高養老助餐服務質量等10條落實舉措。持續舉辦“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系列協商訪談節目,邀請委員、市民代表與提案承辦單位“一把手”走進北京電視臺直播間,圍繞公交線網優化、社區衛生服務等群眾關切問題直接對話,推進民生訴求辦理落實。

針對民生共性難題,在監督落實中同題共答

北京市政協始終把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民主監督的重點內容,創新開展“每月一題”和優化營商環境常態化監督,持續開展專項監督、專題監督等,積極助推黨委、政府關于民生領域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每月一題”監督民生實事辦好辦實。“每月一題”工作機制是北京市持續深化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為主渠道的“接訴即辦”改革的重要舉措。自本屆開始,市政協向前一步、主動擔當,圍繞“每月一題”中重點群體就業、民辦義務教育等36個問題,組織全部32個界別的委員參加,創新開展常態化民主監督,為委員參與城市治理、服務民生改善搭建了新平臺。為做好這項工作,市政協成立工作專班,“一題一組”組建監督小組,聚焦問題解決方案和責任清單、政策清單、任務清單落實情況,以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方式開展監督活動,建立委員列席市委接訴即辦改革月度例會發表監督意見機制,構建起群眾訴求方、政府解決方、委員監督方“三方”參與的協商解決機制,實現全流程參與、全過程監督。在市政協推動下,市教委牽頭組建了全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督導員隊伍,市民政局建立起“6﹢4”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模式,助力辦好了一批實實在在的民生實事。今年,市政協將在實踐基礎上制定“每月一題”民主監督實施辦法,進一步推動這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積極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到實處。優化營商環境是市委、市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市政協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情況開展民主監督,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參與,認真傾聽企業呼聲,促進相關措施落地見效。2024年加強與市工商聯及第三方機構合作,面向本市企業和政協委員中的企業家委員開展營商環境滿意度問卷調查,在收回2935份有效問卷、組織17場專題調研座談基礎上,研究形成《2023年度北京市營商環境滿意度調查報告》報送市委、市政府,得到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建立委員建議直通車機制,在委員履職平臺App設立“營商環境”直報模塊,在信息刊物《諍友》中設立專刊,及時將意見建議報送市委、市政府領導和相關部門參考,助力營商環境首善之區建設。

緊扣重點問題開展專項監督、專題監督。推動有關民生監督議題納入政協年度協商計劃,本屆以來,圍繞破解高齡及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養老難題、提升城市應急管理能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和核心區平房申請式退租等監督性議題,開展監督性調研,召開專題協商會,向市委、市政府報送調研成果和改進建議,得到市領導批示和重視。發揮民生建設民主監督組專業優勢,2023、2024年圍繞推動首都體育事業發展持續跟進監督,調研《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情況,形成專題監督報告報送政府相關部門;圍繞“進一步提升游客滿意度”開展監督性調研,就做好“雙減”后半篇文章、高招錄取工作開展監督性視察考察,助力有關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心系百姓安危冷暖,在聯系服務中彰顯人民情懷

北京市政協把委員聯系服務群眾作為履職為民的重要途徑,著力完善制度機制,創新群眾工作方法,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推動各界委員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聯系服務群眾中發光發熱,讓群眾真切感到委員就在身邊、政協離自己很近。

建立委員工作室,拓展聯系群眾渠道。制定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的文件,出臺委員工作室建設與運行辦法,設立委員工作室48個,各區政協設立407個委員工作站,為不斷深化委員聯系群眾工作提供了有效機制和平臺。九三學社界委員工作室是市政協首個民主黨派界別委員工作室,建在海拔1045米的門頭溝區清水鎮黃安坨村,經常開展政策宣講、科技助農、法律咨詢、民宿培訓、送醫下鄉等活動,服務群眾近千人次,被群眾稱贊為家門口的“暖心室”、服務群眾的“貼心人”、鄉村振興的“引路人”。“回天地區”委員工作室組織市區政協委員實地察看社區垃圾分類、停車秩序管理、充電樁安裝等情況,與區政府相關部門、屬地街道及社區、物業公司相關負責同志座談交流,圍繞進一步做好物業管理工作建言獻策,推動相關問題解決。

搭建“京華議事廳”,探索服務基層治理新路徑。制定關于建設“京華議事廳”協商平臺的指導意見,明確由市政協統籌指導,各區政協組織實施,在街鄉村社區靈活選擇場所,不固定時間和頻次,圍繞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開展協商,推動政協協商更好服務基層。去年,“京華議事廳”協商活動有序開展,通州區政協以“匯聚樓門長整體合力,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為主題,大興區政協圍繞以產業文旅新理念促產業民宿新發展,豐臺區政協聚焦小龍河水域治理,海淀區政協就破解重點園區周邊交通難題,分別組織全國、市、區政協委員與地區群眾代表、相關領域專家、有關黨政部門負責人充分協商溝通,共同解決問題,取得很好成效。今年,市政協將推動“京華議事廳”全面鋪開,讓協商民主在基層落地生根,在服務基層治理中形成生動實踐。

發揮專業優勢,服務群眾暖民心。市政協積極組織委員發揮自身優勢和專長服務群眾。在醫衛界委員基層義診活動中,有的委員不僅給困難群眾看病還對鄉村醫生進行業務指導,有的委員通過跟蹤分析每位患者情況研究北京遠郊區村民呼吸系統疾病的類型和成因、總結尋找有針對性的最佳解決方案,中醫傳承委員工作室2024年接診山村老百姓300余人次,為困難群眾送去了實實在在的溫暖。農業農村委創新開展“共走鄉村振興路”活動,組織委員在秋播秋種關鍵時節向農戶捐贈100萬株優質芹菜苗,走進田間地頭和農業大棚傳授種植技術,助力農民致富增收。社法委組織工會界委員開展“帶著職工心聲上兩會”活動,接聽職工群眾熱線電話,反映意愿訴求。其他界別委員也通過義務科普、宣講優秀傳統文化、講解民法典及法律援助等形式服務群眾,得到了各界群眾的廣泛好評。

下一步,北京市政協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特點和規律,暢通反映社情民意渠道,推動委員聯系群眾工作走深走實,深化服務人民工作實踐探索,努力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編輯:薛海春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不卡精品 | 好吊妞在线免费观看 | 婷婷色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精品视频网站 | 亚洲午夜高清国产自 | 又大又黄又爽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