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頭條
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教育評價體系猶如教育發展的“指揮棒”,只有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形成更加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才能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更多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3月6日下午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議時強調,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這凸顯了改革在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激發學校辦學活力的關鍵地位,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有效發揮指揮棒作用。
教育評價體系猶如教育發展的“指揮棒”,只有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形成更加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才能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更多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從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破“五唯”,到2020年《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發布,再到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作出部署,教育評價改革逐步深化。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積極推動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性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公平、科學的評價體系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發展方向。目前,各地正逐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例如,上海市發布的義務教育質量綠色指標評價實施方案,涵蓋品德、學業、身心、審美、勞動等多方面考查要點,便是有益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學校管理體系,落實好學校辦學自主權,不斷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這一指示切中了當前教育改革的關鍵要點,尤其是對基礎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考量。
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是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生機活力的關鍵。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從多個方面對完善學校管理體系提出明確要求。我們要積極推動學校管理體系的創新,在落實辦學自主權的同時,加強對學校管理的監督和指導,確保學校管理工作依法依規進行,為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近年來一些地方對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四川省成都市探索實踐“兩自一包”,即學校自主管理、自主招聘教師以及經費包干。學校管理體制改革,賦予學校充分的人、財、物方面管理權。這一改革促進了一大批新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值得總結和推廣。
落實基礎教育學校辦學自主權,是教育發展的內在需求。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而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興趣、天賦和發展需求。只有賦予基礎教育學校充分的自主權,學校才能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學生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方案,實現因材施教。例如,在課程設置方面,學校可以結合當地文化資源和學生興趣,開發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方法上,學校能夠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從宏觀層面來看,落實基礎教育學校辦學自主權也是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需求的必然選擇。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專業化。基礎教育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需要有更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挖掘每個學生的興趣、特長并予以培養,以滿足社會對各類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為此,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文件,明確基礎教育學校辦學自主權的邊界和范圍,為學校自主辦學提供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其次,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監督與評估機制,對學校辦學自主權的落實情況進行定期監督和評估。對于落實辦學自主權成效顯著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作者楊建德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成都市委員會主委、成都市政協副主席)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