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5年第二期
論王丹文人畫中的“五氣”
王丹詩書畫印集于一身,他的文人畫淵源傳統,融匯諸藝,蔚為大觀,已成為一道靚麗的藝術風景線。
通常文人畫多取材于山水、花鳥、梅蘭竹菊松石等,借以抒發性靈或個人抱負,標舉“士氣”“逸品”,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重視文學、書法修養和畫中意境的締造。王丹的繪畫創作既沒有脫離傳統文人畫的題材選擇和創作范式,又具有時代特征和個性語言,守正而富有新意。他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將深邃的意境、含蓄的情感、詩化的語言、蘊藉的用筆等文人畫表達方式發揮得淋漓盡致。觀其繪畫,映照其心,與其說是一幅幅精彩畫作,倒不如說是他的內心獨白和自我畫像。境由心造,畫為心聲,他把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和感悟都傾注在筆末毫端了。
行歌企望圖(國畫)/王 丹
觀賞王丹畫作給我的突出感受是其作品中充溢著金石氣、書卷氣、山林氣、煙火氣、浩然氣,氣象宏闊,古意盎然,意境玄妙。北齊謝赫提出畫有六法,首推“氣韻生動”,意指藝術作品應體現宇宙萬物的氣勢和人的精神氣質、風致韻度,這既是中國繪畫的重要審美標準,也是中國藝術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命題。吳昌碩提出“畫氣不畫形”,結合草、篆用筆“以氣寫形”,將金石趣味融入繪畫,開創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境界。王丹“以氣寫形”,不關乎物象形態刻畫的惟妙惟肖,而是將筆氣、墨氣、色氣融為一體、氣脈貫通,追求作品的氣勢、氣度、氣機,正如倪云林所言:“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耳。”從王丹作品中可看出其寫神而遺形、得意而忘形的自然流露與隨機生發,讓觀者忘情地沉浸在他所營造的能量滿滿的氣場當中。
顯然,王丹畫作中呈現的“真力彌漫”“生氣遠出”(司空圖《詩品》),離不開一位藝術家應有的天分稟賦和嫻熟而高超的多方面技藝。
義勇軍戰士造像(國畫)/王 丹
謂其畫作具有“金石氣”,是因為他以碑入書、以篆籀筆法入畫,追求古樸、雄渾、靜穆之美,有金聲玉振的悠遠綿長,有鐘鼎石刻的質感骨力,他的書法以北碑為底色,融入了帖的圓融,方圓相濟,藏露兼施,賡續了碑學大家沈延毅的余韻和遺風。他還游走于鐘鼎銘文、石刻磚文之間,捕捉廟堂之氣象,吸收民間之精粹,融會貫通,為我所用,體現在其畫中就是骨法用筆,老辣勁道,入木三分,如黃鐘大呂,錚錚作響,似盤藤老樹,蒼勁雄強。
值得一提的是篆刻的介入和加持,更使王丹作品金石氣息濃郁,刀味凌厲、鑄味醇厚、印味十足。王丹以篆刻最先出道,又首開陶瓷印先河,被譽為“中國陶瓷印第一人”,篆刻固有的理念自然注入到他的繪畫當中,他以筆當刀,追求刀的力度、銳度、精度,刀削鑿跡,踏石留痕,無形之中為畫面增添了爽健、凝練、厚重的韻致,再鈐印上自治印章,畫面陡增金石韻味。
金石萬古傳(國畫)/王 丹
謂其畫作具有“書卷氣”,是因為他的畫作充滿詩心、詩意,這從他諸多的題畫詩中便可見端倪。有人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把“詩書畫”比作人的“精氣神”,“畫”是“精”,“書”是“氣”,“詩”是“神”,組合在一幅作品中,“詩”的靈魂作用就不可小覷了。蘇東坡稱中國文人畫開山鼻祖王維“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這既是對文人畫的一種高度概括,更是對人類精神的一種深刻揭示。這讓我們看到,詩與畫不僅是兩種獨立的藝術形式,二者通過相互的融合與交織,可以共同構建一種獨特的美學體驗和精神追求。王丹的題畫詩既有以圖釋詩,又有以詩釋圖,還有詩畫同體,均是通過對世界的感知、生活的感受、情義的感念,以詩言志,賦詩傳情,建立起具有人的主體意識的圖文關系,飽含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現了濃厚的人文精神,賦予了嶄新的時代內容。王丹的題畫詩直取古風,直抒胸臆,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不矯情、不晦澀、不做作,詩格高、詩氣清、詩情重,詩與畫二者相互映襯,珠聯璧合,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
長今亭望虎溪寒(國畫)/王 丹
如他為二十年前舊作題詩:
長今亭望虎溪寒,蒼石相依手足連。
天假難留英歲月,斷碑猶剩舊容顏。
題畫梅詩:
寒來已是雪滿門,素庭一望東山真。
江南此枝應正放,小齋獨坐寫精神。
他不僅以寫詩見長,文章、對聯等都是他的最愛,體現出他深厚的國學根基和較高的文學素養,這些都為他作品中富含“書卷氣”添加砝碼。
謂其畫作具有“山林氣”,是因為他以山林為描繪對象,展現豐富的自然元素,表現山林所蘊含的精神氣質,傳達出其崇尚自然,歸于本真,“意和同悅,身合同住”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他蟄居于虎溪窯多年,虎溪窯涵泳溪水之靈韻,蘊藏山林之清幽,他曾詩贊:“求趣求樸生氣遠,靈府高標意若拙”,他鐘情此地靈山圣水,很多作品都以虎溪窯為藍本,可看出他與山林有不解之緣,他曾畫出多幅以《山林有約》為題的山水畫,給人以空靈、寧靜、悠遠的審美享受,表達了他崇尚山林、游樂山林、心歸山林的自然本真,他曾說:“樂山、樂水是人的天性,人與自然完美、和諧的融合也是人類生存的最佳狀態?!被⑾G給他以棲身之地,也給他帶來創作靈感,《虎溪窯主人治印圖》《秋閑靜隱》《幽林》《味閑居》《游春圖》《清音》等,都是以虎溪窯為素材,“俯仰即是,不取諸鄰”(司空圖《詩品》),以一隅之山林展現了天地之大觀。
當然,作品中的“山林氣”不是泛泛地描山繪水,純粹自然主義地描摹和照搬照抄,而是經過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三重境界,畫出的是王丹的精神山水、夢中桃源、胸中丘壑。
謂其畫作中具有“煙火氣”,是因為他的畫中傳達出與人們日常生活、平凡場景緊密相關的元素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一種貼近生活、真實可感的氛圍,能讓觀者產生強烈的心理共鳴,這種共鳴可以跨越時空和文化的差異,在作品中找到維系共同情感的紐帶。他以友情、親情、愛情創作的作品情意綿綿、感人至深。
他為紀念方介堪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創作畫作并題詩:
仙風道骨氣,東西南北人。
雁蕩鐵城嶂,金石萬古傳。
這些都體現了他對前輩的真摯情感和為人的真率坦誠。
癸卯(2023年)是王丹和夫人、女兒的本命年,王丹創作了幾幅《三兔懽耳祈吉祥》,畫面上三只兔子憨態可掬,活靈活現,表達了一家人和睦親善、祈福永年的美好愿望。
謂其畫作具有“浩然氣”,是因為他以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為東北抗聯將士造像,反映了抗聯義勇軍堅守抗日救國的理想,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戰斗篇章。他的畫作既不同于王盛烈《八女投江》、趙華勝《轉戰—戰斗在白山黑水間》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也不同于孫恩同《一曼小屋》以物傳情,具有象征意義的表現方式,而是以浮雕式造型、寫意性手法、單純化色調,突出表現義勇軍戰士堅定剛毅的鋼鐵意志,突出表現即使在艱苦卓絕的斗爭環境中也要同敵人血戰到底的堅強決心。從10年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始,他就嘗試創作這一類題材作品,此后,一直在這一領域深入挖掘,不斷注重畫面形象的塑造、主題的提煉、構圖的設計、環境的渲染等,用重、拙、大的筆墨,給出了與傳統文人畫不一樣的繪畫圖式,擁有了個性化繪畫語言,他參加第十四屆全國美展的作品獲得遼寧優秀美術作品獎,雖然因為落款引用字句不完整而與進京展失之交臂,但這從另一個方面,也驗證了他的探索和實踐是成功的。
陳寅恪曾概括“文人畫傳統”的精髓具有“四要素”,即畫家應具備人品、學問、才情、思想而兼善詩書畫,這對文人畫家是一個很高的定位,按照這一邏輯,再反觀王丹的為人為藝,可稱得上文質并重、德藝雙馨,完全具備了文人畫家的特質和條件。
“藝品即人品”。王丹把“蕓蕓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經過二十幾年的精心經營,王丹的虎溪窯已成為一處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地標,一處藝術家的精神道場,但是他并沒有把虎溪窯作為個人資源獨享,而是把個人資源轉變為公共資源,放大文化名人的溢出效應,通過建設民俗文化村,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來促進當地文旅事業發展,來助力鄉村振興?!蔼殬窐凡蝗绫姌窐贰保ā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這就是王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王丹敬業樂群,也尊師景賢。他早年受教于云翁陸儼少、金翁康殷、碑翁沈延毅、帖翁楊仁愷、碣翁李世偉,為表達對恩師的感激之情,他特意在虎溪窯“恩師山”上自己設計、雕刻五尊石質雕像,以寄托自己的思念。
王丹是富有激情、才情的藝術家,是不因循守舊、敢于開拓的藝術家,是勇于擔當、履職盡責的藝術家,他畫作中呈現出來的“五氣”就是他完美人格和藝術主張的真實寫照。
王 丹
1963年生于錦州,國家一級美術師。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篆刻委員會主任,中國文聯委員,遼寧省文聯副主席,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遼寧省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中國篆刻院研究員,碣石印社社長。
作品多次在國家級書法、篆刻展中獲獎,曾在中國美術館及日本舉辦個人展,有多部作品集出版發行,獲第四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2021年獲篆刻藝術突出成就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楊文軍
編輯:畫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