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5年第二期
清風、清流——景喜猷書法藝術之美
藝術,給人帶來美好的感覺和享受。
書法藝術,給使用漢字的中國人,帶來太多的不同感覺和享受。
當下,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非常獨特的全面興盛的時期:大致有大眾群體、書法協會群體、高等院校群體等。大致可用“社會體”“展覽體”“專業體”三種形態概括。時下,借助各種媒體,書法藝術專業和業余已經很難辨別。各路研習者,筆墨翻飛,使漢字姿態變異,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此時,能深入傳統不動搖、厚愛古典精華不滿足、向內求索書法藝術真諦不停歇者,尤為難能可貴—從景喜猷其人其書,可見如此這般。
自作詞《沁園春·蛇年新春有感》(楷書)35×125cm /景喜猷
景喜猷是位真正的書法家。在近半個世紀的書寫中,他一邊適時展示自己的成果,成就皎然迭出;一邊與時俱進地組織書法活動、從事書法專業教學;一邊向高深的書法傳統孜孜不倦地探求。他以從不懈怠的精神,打進去、走出來,不停地創作。
景喜猷早期以楷書出道,在1989年第四屆全國書法大展中,標新“褚體”獲獎,此為殊榮,隨后同行樂稱其書“景大楷”。這個階段,景大楷端莊嚴謹,堂堂正正,為人題匾書額,深受喜愛稱道。于此,喜猷毫不自矜,接下去的書寫,在褚遂良俊美的基礎上加入顏及北碑雄強豪放恣肆意態,其筆下出現英姿朗勁的景楷新貌;同時,又不以俊美雄強而固步,從另一側融合魏晉寫經體情趣,簡約通透、意蘊雋永、厚重不失靈動、可以行草入楷的有著正大氣象的楷書,在其腕下時時涌現;再進一步,昂揚展翅、震迅筆楮,一種體態輕盈、風姿綽約、眉清目秀的行書,行云流水般地展露于世。喜猷小行書美的迷人,觀之愛不釋手,讓人如沐微風、如淋細雨、如敷暖陽……
明·吳梅村《子夜詩》一首(草書)/景喜猷
書法藝術五體中,篆書出現最早,是中華先民使用漢字的第一留存。時至東漢(公元100年前后),書法逐漸成為一門自覺藝術后,歷代有成就的書法家,不論以隸書楷書見長或者稱善行草書,都不忘了寫寫篆書,以求“書有所本”。
喜猷同樣精能篆書:他早期小篆作品珠圓玉潤,高貴典雅;近年來,他筆觸探求到商周,或簡帛書、或吉金文,關心起了大篆,以其飽滿的筆墨和圓融的藝術精神,成就一幅幅大篆書法佳作:嫻熟運用篆籀古體,結構精準莊嚴,點畫略去斑駁泐損,取向剛勁挺拔,富含古意又滿漲新姿。入古出新,傲然卓立。
前面說過喜猷小行書恍若“杏花春雨江南”,那么他的草書,恰如“鐵馬秋風塞上”,豪放、奔騰,策馬揚鞭,馳騁千里,所向披靡。
自作詩《游海南儋州東坡書院有感》(草書)17.5×35cm×3 /景喜猷
藝術家創作藝術品,是一種宣泄,創作過程中先要感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藝術精神賦能藝術美,藝術美張揚藝術精神。好的藝術成果,莫不皆然。
喜猷為人,風神朗俊、至情至性、友天下士,接觸過的人“有口皆碑”。喜猷作書,“意氣風發”。喜猷控筆功力極佳,能高提筆作鐵線篆,不急不緩,從容穩健,曲金裹鐵,雍容華貴。其行草書寫,時或奮筆如長槍大戟,振臂驅馳,入陣絕然快然,必得勝而歸;時又如快艇過江,乘風破浪,確登彼岸而高歌凱旋。看喜猷書寫,痛快淋漓,讓人躍躍欲試,其感染力,炫然四溢。
自作詩《游海花島》一首(行書)/景喜猷
在熙熙攘攘的書壇中,喜猷冷靜清醒,鎮守傳統、傾心古典、奮勇追尋,其人其行其藝,屆蒞其中,如同一樹清風栩栩拂至,如同一溪清流潺潺臨來,讓人愜意萬端、美好無限。人生一世,還有比浸潤于美中更美好的嗎?
(作者系吉林藝術學院書法專業教授)
景喜猷
1963年3月生于長春市,祖籍貴州安龍。號師南,別署無驚齋。
現為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吉林省政協常委(兩屆)、吉林省文聯一級巡視員、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吉林省書法家協會第三、四、五、六屆副主席、吉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第一、二、三、四、五屆主席,現任名譽主席、長春書法家協會第三、四屆主席,現任名譽主席、吉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民進中央開明書畫院常務理事、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吉林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吉林省美術館學術委員會委員、吉林省民進書畫社社長、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世界文字書藝協會理事、揚州書法院顧問、內蒙古東聯書畫博物館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文軍
編輯:畫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