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農工黨
“口”碑里的真情
——農工黨北京大學委員會口腔醫院支部社會服務小記
2024年8月2日,鄧旭亮主委(前排右二)率農工黨北京大學委員會赴貴州省大方縣中醫院進行“地域﹢領域”組團式幫扶調研活動。
北京一家福利院內,每餐結束后的第一時間,孩子們都會主動尋找自己的牙刷。盡管有的孩子年齡不大,但他們都在努力培養“飯后刷牙”的好習慣。在這里生活的,都是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兒,這家機構10余年里已幫助過200多個孩子。有的已被收養,擁有了自己的家。
這家名為北京愛心藍天之家的福利機構,是農工黨北京市委會北京大學基層委員會口腔醫院支部(以下簡稱“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的服務對象。多年來,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持續舉辦各種口腔健康宣傳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延伸活動縱深度擴大群眾受益面。在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持續幫助下,這里的老師和孩子們可以得到免費的口腔檢查和治療。其中,有幾個孩子的唇腭裂手術也是在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完成的。
2024年是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的“社會服務年”。推動口腔健康科普走進福利院,只是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諸多社會服務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帶領農工黨黨員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賡續優良傳統,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時代使命,推動凝聚共識、建言資政、自身建設等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 幫扶讓心貼得更近
朔黃鐵路(連接山西省忻州市和河北省滄州市)屬于典型的山區重載鐵路,由于線路長、地質條件復雜,其修建的自然環境十分艱苦。去年12月,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3位黨員專程到此開展口腔健康知識講座。現場百余名朔黃鐵路滄州職工及朔黃鐵路沿線5市22個縣站點千余人通過網絡同步收看。
從牙齒對確保全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意義,到牙周病的病因、癥狀、預防以及治療,從牙周病和系統性疾病之間的關系,到齲齒不及時治療帶來的危害和后果,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把每一場社會服務都落實到細微處,參與活動的每一名農工黨黨員均竭力通過講座、義診等形式,把科學注重口腔健康意識傳遞給更多人。
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副主委、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門診部牙周科副主任醫師喬靜在北京市門頭溝區衛生健康委掛職。掛職期間,除協助當地做好醫政醫管和公共衛生等工作外,她也在區婦幼保健院和區中醫院口腔科從事臨床和教學工作,幫助當地進一步扎實基本功、提升臨床操作能力。
“作為一名農工黨黨員,發揮自身優勢提高群眾口腔健康意識,為老百姓多做些實事,是我們支部每一位農工黨黨員的共識。”喬靜表示,掛職期間她就作了多場講座積極宣傳口腔健康理念,并在區委統戰部大力支持下,對接聯系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進行義診。在喬靜看來,門頭溝人口相對集中、流動人口少、病人群體穩定,這些都非常有利于開展如口腔疾病等臨床或流行病學研究。“我們還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開展與其他學科合作。我和護理學院的萬巧琴還準備在門頭溝選家社區醫院,進行慢病管理體制方面的嘗試。目前,已有數十位疑難患者轉診到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接受專家會診和治療。”
過去一年間,和喬靜一樣,以自身實踐推動社會服務工作的農工黨黨員還有很多。如農工黨黨員劉雪楠參與策劃西部地區殘疾兒童口腔疾病防治項目,為昆明不少于百名殘疾兒童提供口腔檢查、窩溝封閉、局部用氟、齲齒充填等一站式口腔疾病防治服務;農工黨黨員敖洪威赴黑龍江省雞西市口腔醫院參與口腔種植公益活動并義診等。除此之外,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還積極推動農工黨黨員參與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數字化口腔產業分會(CSDDI)策劃的“數字星火系列公益活動”。作為CSDDI會長的農工黨黨員、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門診部主任劉峰,則注重提升全國各地基層口腔醫師的數字化診療能力,致力于讓數字化口腔醫療技術惠及更廣泛的人民群眾。
口腔健康科普、口腔健康檢查、口腔教學指導……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社會服務工作越做越扎實,也持續收獲著受惠群眾的口碑。隨著幫扶活動持續開展,多地基層口腔領域的體系、技術、模式、管理上也隨之迎來創新。“我們將持續發揮農工黨北大委員會資源優勢,支持和幫助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北京市委會副主委、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院長鄧旭亮說。
??? 打造“家門口”的口腔科
位于烏蒙山集中連片區的貴州大方,是農工黨中央的定點幫扶縣。去年,在鄧旭亮和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主委、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醫師孫燕楠等組織下,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4次奔赴貴州大方縣、威寧縣等地展開口腔健康幫扶。
“口腔是畢節、大方醫療服務的薄弱學科。”孫燕楠回憶起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調研初期的場景:當地有群眾以為牙壞了只能拔掉,還有一些人并不知道醫院設有口腔科。在她看來,診療設備水平、專業技能培訓、優化醫療資源等是基層口腔醫院面臨的共性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何讓當地的醫生成長起來,由技術“輸血”向“造血”轉變,是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醫療幫扶的核心。
去年5月,農工黨北大委員會派出4位農工黨黨員專家,赴貴州省畢節市參加農工黨中央開展的定點幫扶調研活動,其中3位專家來自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他們深入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等開展口腔科專業指導幫扶,踐行統一戰線“地域﹢領域”組團式幫扶模式,助力推動黔西等地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加速人才培養。
去年8月,農工黨北京大學委員會聯合農工黨貴州省委員會開展醫聯體幫扶座談會,并推動北京大學口腔醫院與貴陽市口腔醫院進行醫聯體簽約。據了解,醫聯體建立后,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將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規范管理等方面給予幫扶,可協助貴陽市口腔醫院建立完整的遠程會診體系,為貴陽開通疑難復雜病例轉診綠色通道,還能開展輻射貴陽市周邊的遠程會診服務。
幫扶更加精準,群眾好評如潮,激勵著農工黨黨員們參與社會服務的熱情。農工黨黨員王巍表示,她在福利院陪孩子們做游戲時,經常被問到:“下次你還會來嗎?”這一幕讓支部農工黨黨員們形成一個共識:社會服務的意義不僅在于“給予”,更在于“聯結”,要用愛和專業架起橋梁,讓善意與希望雙向流動。
“醫療衛生工作是關系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基礎保障工作之一,我們將不斷探索和實踐精準醫療幫扶理念和模式,通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我們還會繼續把社會服務做深、做實、做好!”孫燕楠代表農工黨北大口腔支部用承諾回答了孩子們的期待。(本報記者 付振強)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