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走向世界舞臺中央,需要文化張力。提升文化張力,尤其需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建議:
一、 著眼“留得住,行得遠”,立足中國大地,厚植文化根基。國家層面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專項資金,出臺專項激勵制度,引領帶動各地重視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把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導向,深入挖掘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以編制“十五五”規劃為契機,科學制定傳承發揚中華文化、推動文化“走出去”的發展規劃,明確政策導向和重點工程、重點任務。
二、 著眼“立得起,叫得響”,講好中國故事,擦亮文化品牌。系統推進傳統文化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化開發,塑造個性鮮明、開放包容的中華文化品牌形象。鼓勵各地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一批具有鮮明地域標識的海外“爆款產品”,助力文化品牌“揚帆出海”。支持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入文化產業,培育一批基礎扎實、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形成具有顯著國際影響力的文化IP矩陣。
三、 著眼“用得活,傳得開”,傳播中國聲音,激發文化共鳴。加強國際主流媒體合作,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文化傳播格局,切實將智能科技轉化為傳播生產力的新變量。把握國外受眾的閱讀習慣、生活特性、文化心理等,制定差異化、精準化的傳播策略,提升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用好新出臺的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吸引更多外國游客深度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文明更好走出“華人圈”、擴大“朋友圈”、成為“世界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