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重慶市全國政協委員建言—— 激發消費動能 營造“渝悅”氛圍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特別提到要“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自2021年7月國務院批準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以來,重慶市堅持聚焦消費提質擴容,加快布局品質消費載體,集聚發展特色消費品牌,融合打造多元消費業態,持續激發新型消費動能,全域營造“渝悅”消費氛圍,消費市場呈現回升向好態勢。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期間,重慶市全國政協委員圍繞重慶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言獻策。委員們呼吁,聚焦消費提質擴容,從促進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著力,穩固消費提質發展基礎;從加強創新政策支持、重點政策支撐、聯動政策落實等方面著力,強化消費提質政策支持;從加強國際宣傳推廣、支持舉辦國際頂級消費活動、加強營商環境優化指導等方面著力,優化消費提質氛圍環境。
近段時間,隨著“開往春天的列車”等文旅IP再度點亮重慶新一季消費場景,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高琳思考更多的是如何進一步將山水資源轉化為更具國際影響力的消費競爭力。
高琳表示,站在海外游客不斷涌入的風口,在完善服務方面,要聚焦“吃住行游購娛”加強涉外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讓游客愿意來、留得住、愿消費;在營銷推廣方面,要加大“走出去”“請進來”力度,多方位展現重慶的非遺項目、節慶活動、都市文化與現代生活方式,系統性提升重慶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加快建立高校相關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創新培養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急需的人才?!痹谌珖f委員、重慶工商大學校長溫濤看來,開辟消費市場擴容提質新空間,消費領域人才培育是重要抓手。
溫濤認為,一方面,要推動旅游管理、網絡與新媒體等多學科交叉融合,通過多元業態創新、消費場景打造、智能傳播推廣和運營保障服務等核心模塊的綜合施策,構建特色鮮明的新型商科教育體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傳播素養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升文旅商業人才專業技能水平和國際化服務能力,讓“老隊伍”適應“新形勢”,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圍繞筑牢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法治根基,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彭靜建議,完善消費權益保護法律體系,加大市場監管執法力度;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司法保障機制,加強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案件的審理和判決,建立健全市場秩序信用體系,加強對經營主體的信用評價和信用監管,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援助制度,降低消費者的維權成本。(本報記者 凌云)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