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發揮委員主體作用 提升委員履職能力
內蒙古阿拉善盟政協“委員講堂”廣受好評“以前總覺得創業之路遙不可及,充滿了各種未知的風險。但聽了王委員的創業經歷,我明白了只要敢想敢干,腳踏實地,就有成功的可能?!?/p>
“今天的大講堂讓我對未來的就業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知道了國家對我們殘疾人就業創業有這么多優惠政策?!?/p>
……
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南環街道辦的“委員講堂”現場,
阿拉善盟政協深入貫徹
“委員講堂”聚焦民生,傳遞專業知識,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服務群眾、凝聚共識等方面走出了一條創新履職之路?!拔瘑T講堂”采用靈活的授課形式,每期活動都會精心挑選一個貼合實際、關乎民生的主題,邀請來自不同界別的委員擔任講師,宣講大政方針、傳播專業知識、分享履職心得,內容涵蓋養老、就業、法治、文化、非遺等多個領域,為委員和界別群眾打造溝通的渠道,促進雙方積極互動、緊密聯系。
法律普及講堂中,楊凱委員深入南環街道,以民法典為主題,從小事切入解讀法典,結合案例講解民事權利保護,通過問答互動,活躍現場氛圍,提升居民法治意識。養老講堂里,黃勇委員詳細介紹居家、社區、機構養老及康養旅居知識,與老年人共話美好晚年……
實踐中,
在南田社區開展的“民族團結一家親”委員履職實踐活動,吸引了60余位各族群眾參與非遺學習和文化交流,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增進情感認同。張有清委員將民族團結進步思想融入思政課,引導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委員講堂”讓群眾更直觀地理解政策,收獲知識與生活技能,收獲群眾廣泛好評。如今,“委員講堂”已成為阿拉善盟政協委員的年度“必修課”,在委員中形成“我要履職、我要履好職”的良好風尚。講堂對委員自身成長助力巨大,備課過程促使委員從“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研究”,履職能力得以顯著提升。
吳紅梅委員為了講好政協協商文化,深入鉆研政協歷史,仔細梳理文化脈絡,力求在講述過程中充分弘揚協商文化的精髓。金虎委員巧妙結合自身音樂專長,開展《當AI解碼音樂DNA》講座,從獨特的角度為大家打開了欣賞音樂的全新視野……
“委員講堂”是深入聯系界別群眾、創新履職方式的有益探索。2024年以來,阿拉善盟政協已成功舉辦“委員講堂”9期,開展三級政協委員宣講31次,累計服務群眾2000余人次。接下來,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