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郭帥)“在當今這個數字化時代,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數字伴侶’。有數據顯示,平均每個中國家庭閑置著5~8條數據線(充電線)。如果乘以全國家庭規模,那將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據。”全國政協委員、希肯國際文化集團董事長安庭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避免電子產品數據線重復供給,是他今年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安庭注意到,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大力推廣再生材料使用。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我國頒布的一系列行業標準影響下,數據線標準得到基本統一,其接口指標、功能配置與既往數據線大量重疊。然而,在生產及消費環節,生產廠家較少給予消費者是否需要數據線的選擇,許多用戶在沒有需求的情況下,收到額外的數據線,客觀上造成資源浪費。”安庭告訴記者。
在安庭看來,這不僅影響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也帶來了諸多環保難題。“因為大部分充電線的材料不易降解,長時間存放后會對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安庭介紹,中國再生資源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拆解1噸數據線的人工/設備成本達8000元,再生材料價值僅6000元。
“雖然一些企業和組織已經開始嘗試回收活動,但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回收率依然很低。”安庭在調研中還發現,由于消費者對回收渠道的認知度不高,進一步降低了公眾參與度。
“相關部門在推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消費方面頒布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規,但細化至電子產品配件的具體措施仍顯不足。”安庭表示,數據線雖然并不起眼,但也能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抓手。
為此,他建議,在生產環節,相關部門可進一步推動電子設備接口標準化,鼓勵電子設備生產企業使用統一的接口標準,減少不同設備使用不同數據線的情況;在銷售環節,可在明確標注數據線接口信息的基礎上,為消費者提供選擇,讓消費者自行決定是否需要配套新的數據線,在沒有需求的情況下,應給予相關費用減免;在回收環節,應鼓勵建設完善的電子產品及其配件回收體系,便于用戶與專門的廢舊數據線回收機構對接,同時,鼓勵廠家提供更換、回收服務。相關部門可提供稅收減免或補貼等激勵措施,鼓勵企業使用便于回收的環保材料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