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在與其他地區同步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面臨新挑戰,迫切需要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建議:
一、 圍繞互嵌式高質量發展,鼓勵發達地區發揮科技、人才優勢,以科技賦能發展民族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建立健全民族地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生態保護成本補償機制。繼續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堅持東部地區對西部少數民族自治縣的重點結對支持,開展共建高水平飛地園區。
二、 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其作為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的一個重點,開展專項網絡行動,更大力度支持開展“村BA”“村超”“村晚”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地方特色文化項目。
三、 圍繞共同精神家園建設,突出黨的創新理論宣傳闡釋,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用好民族地區紅色遺址、遺跡、檔案、文獻、紀念設施或場所等,廣泛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教育活動。大力推進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創新,增強民族地區人文感召力。
四、 圍繞完善自我發展機制,適度超前布局現代化基礎設施,推動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進村入戶。在民族地區全面推廣“交郵融合”經驗,拓展農村消費大市場。大力支持民族醫藥基礎理論、臨床應用和特色專科建設,大力發展民族醫藥產業,讓藏醫藥、蒙醫藥和苗醫藥等通過“一帶一路”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