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委員履職故事
黃秋停:春晚“中國紅”背后的“守藝人”
黃秋停(左)在校園里給學生們講述非遺故事。(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黃秋停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政協委員、蘇州龍泉禧里絲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2025乙巳蛇年央視春晚,一條“巳巳如意紋”的紅圍巾,亮相春晚,輝映蛇年新春。這條圍巾不僅以精美的設計和溫暖的寓意贏得了觀眾的喜愛,更因其背后承載著絲綢文化千年傳承的深厚底蘊感動了許多人。圍巾的設計和生產,正出自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政協委員、龍泉禧里創始人黃秋停。
黃秋停是土生土長的吳江區盛澤鎮人。從“風送萬機聲”的一段和聲,到成為“晴翻千尺浪”的全產業鏈擎旗者,“綢都”盛澤不僅誕生了恒力、盛虹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同時,還有一批充滿創新活力的絲綢文化中小企業,黃秋停正是其中的一位創業者。
織就夢想 從吳地古鎮到世界舞臺
黃秋停成長于盛澤鎮一個傳統桑蠶人家,自幼在桑蠶的滋養與工匠精神的熏陶下成長。“當地養蠶人把蠶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小時候,每當蠶結繭,我們家里的幾間平房要給蠶寶寶讓出來,全家在屋檐下的走廊上吃飯,就連雷雨天也不例外。”
和很多盛澤人一樣,大學畢業后,黃秋停自然而然地進入了紡織行業,做過倉庫管理員,也和朋友合伙開過淘寶店。看到化纖面料大行其道,他陷入了思考:“絲綢不僅是面料,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為盛澤人,我有義務將絲綢文化發揚光大。”
2009年,創業伊始,黃秋停發現盛澤絲綢業雖然發達,但幾乎沒有企業專門銷售中式旗袍,而市場上的絲綢旗袍不僅少,色彩和款式也比較老舊。他暗暗立志要做好旗袍。
做旗袍不僅要掌握年代悠久的傳統手工藝,而且要在創新中傳承,做到傳統與時尚兼具。黃秋停帶領團隊致力于傳統中式旗袍的款式和面料“雙改良”。幾經打聽,他了解到上海有一位做旗袍的老師傅,手里有絕活。他連續四五年每周都風雨無阻去上海接送老師傅,最終從老手藝人手中學到了幾近失傳的“鑲、嵌、滾、宕、盤、繡”。黃秋停還帶領團隊到重慶等地學習非遺技藝——手推繡,這是一種介于手繡和機繡之間的技藝,用這種技藝制成的旗袍既時尚又有特色。
文化自信帶來傳統文化的回歸,黃秋停抓住國潮熱機遇,在絲綢新中式服飾中融入中華文化與哲學元素,推上國內外時裝舞臺。從旗袍起步,黃秋停專注于把古老的中國盤扣做成精美的工藝品,盤扣、一字扣、琵琶扣、四方扣、蝴蝶扣、燕子扣、鳳凰扣……
絲綢和盤扣不僅傳承了技藝,還連接人心。在“一根絲 兩岸情”等絲綢文化主題交流活動中,兩岸青年共聚龍泉禧里,身著漢服,親手制作非遺盤扣,沉浸于盛澤絲綢文化的獨特韻味,更激發了兩岸青年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意識。
扎根鄉村 “龍泉”澆灌產業沃土
在企業發展如火如荼、產品走向國際市場之時,黃秋停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企業搬到鄉村去。他說:“鄉村是傳統文化的根,絲綢是文化的魂。只有將兩者融合,才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
2024年6月,黃秋停將研發總部遷至龍泉嘴村。“在社交平臺上,我們‘非遺·絲綢黃掌柜’的粉絲量迅速增長。粉絲來了,要逛逛山水、嘗嘗農家菜。我們就給粉絲設計不同的線路,不僅帶動周邊旅游,也倒逼我們企業向農文旅綜合發展轉型。”黃秋停說。
村民們也是受益群體。龍泉嘴村和周邊鄉村有不少剩余勞動力,由于家庭原因,只能做一些零工。黃秋停把他們組織起來,手藝好的做盤扣,其余人做包裝,按小時計酬,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輕輕松松增加了收入。
2024年底新開通的滬蘇湖高鐵盛澤站,為龍泉禧里打開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高鐵開通后,國際客商來考察、設計師交流合作都更方便了。現在我們從盛澤站出發,僅用23分鐘就直達上海虹橋,真正實現了‘同城效應’。”
憑借自身實力,黃秋停成為2025年央視春晚文創產品的生產商。春晚標志公布后,黃秋停帶領團隊及時優化設計、開足馬力生產,僅用一周時間就拿出了成品。
從春晚舞臺上的紅圍巾到國際手工藝展,從龍泉嘴的古韻到高鐵時代的機遇,黃秋停帶著龍泉禧里團隊始終在絲綢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路上前行。
履職盡責 “一根蠶絲”串起千年韻
2022年,黃秋停成為吳江區政協委員,他身上又多了一份責任和擔當。
“不僅是絲綢產品的生產者,更是非遺的傳承者。”黃秋停給自己精準定位。結合絲綢行業發展,他連續4年提交非遺傳承方面的提案,其中《關于進一步傳承“非遺”、聯合“老字號”推動產業化發展的提案》被評為區政協優秀提案;根據吳江絲綢產業與制造業智能化發展需要,提出進一步推動數字化、智能化驅動絲綢產業發展的建議;將非遺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結合地方特色,開發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帶動鄉村旅游業繁榮的建議。這些建議正在變成吳江發展的現實舉措。
黃秋停注重將絲綢文化與基礎教育相結合,他推動盛澤鎮將絲綢技藝納入中小學課程。他自己也經常走進校園,向學生普及絲綢文化。
“叔叔,您覺得絲綢未來的發展會是怎樣的?”一次一名四年級小學生向黃秋停提問。“我只能做好當下,未來一定靠你們的。”黃秋停蹲下來和小學生說。當晚回到公司,黃秋停在朋友圈寫下一句話:“希望我們的一點一滴能給小朋友們種下一顆絲綢夢的種子。”
蘇州民營企業眾多,作為來自民營企業的政協委員,黃秋停參加吳江區政協組織的“委員服務團”,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將自己在文旅特色化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方面的豐富經驗與專業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行動中。
“政協委員是我一輩子的情緣,我也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品牌。”黃秋停牢記職責,為絲綢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建言獻策、凝心聚力,努力以絲綢之美賦能品質生活,以非遺之韻傳承文化靈魂。(通訊員 沈瓊 施建中 嚴以待 本報記者 江迪)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