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委員履職故事
朱占波:“只要群眾有需要,我就一直在”
朱占波(右)圍繞“中醫藥振興發展”進行調研。(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朱占波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政協常委、孟津區萬豪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獲“最美洛陽人”“河南省文明家庭”等榮譽稱號。
“朱委員,多虧您提的煙花爆竹‘限放’的建議,今年過年又找回了熱熱鬧鬧的煙火氣,孩子們可高興了!”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馬步社區居民張大爺拉著朱占波的手,滿臉笑容地說。朱占波笑著回應:“張大爺,這都是我應該做的,能讓大家滿意,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這是朱占波走訪群眾時的一段對話,多年來,他始終活躍在基層群眾中間,傾聽和傳遞著百姓的心聲,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好人”委員。
灶臺燃夢 創業逐光
“占波這孩子,打小就不容易。1歲多父母就沒了,跟著爺爺和哥哥長大,吃百家飯,可他從來沒有抱怨過生活的苦。”村里的老支書回憶起朱占波的童年,滿是感慨:“十幾歲的時候,占波就開始學廚,那股子鉆勁,我們都看在眼里。”
白天,朱占波跟著師傅潛心學藝,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夜晚,即便疲憊不堪,他仍手捧書籍,從閱讀中汲取力量。為了追逐夢想,他遠赴新疆等地學廚,每日工作長達16個小時,即便如此,也從未放棄。
“三弟,你學藝多年,有口飯吃就行了,何必東奔西走、自討苦吃?”大哥勸他。朱占波卻堅信“井淘三遍出甜水,人從多師武藝精”,最終他拜入洛陽名廚吳金玉、韓文華門下,學到了制作洛陽水席的過硬本領。
2007年,朱占波和妻子開辦了孟津區第一家大型宴會水席廳,由于缺乏特色,起初生意很冷清。朱占波多方考察,發現農村辦婚宴存在廚師不專業、衛生條件差等問題。于是,他將目光投向農村,下鄉入戶包辦宴席,所有食材、灶具、桌椅都自帶,憑借過硬的烹調技術、講究的用料和體貼入微的服務,他的生意愈發紅火。
2013年,朱占波的酒店正式開張,他把不許欺客作為“店規”第一條,要求所有員工把尊重客戶作為第一要務,把客戶滿意當成至高追求。“老板特別重視我們的思想教育工作,在這里工作,不僅能掙錢,還能學到好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嘞。”老員工孫大姐笑著說。
履職為民 建言擔當
作為一位連任三屆的政協委員,朱占波始終將民生冷暖放在心頭,對社會熱點問題保持著高度關注,他常說:“政協委員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
“老朱在履職這塊,做得真中!”說起朱占波,區政協委員李改艷豎起大拇指:“每年春節假期還沒結束,他就開始走街串巷搞調研了。就說2022年黃河中下游分界線的事,他查閱了大量黃河文化書籍,研究得很透徹,寫的《關于提請重視黃河中下游分界線的建議》很快得到了批示,厲害!”
2024年4月,朱占波在調研中接觸到一起小產權房違規辦證引發的司法糾紛。他及時向區法院反映情況,并協助法院調查和調解。在他的努力下,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當事人最終罷訴。區法院工作人員說:“要不是朱委員及時反映情況,還幫忙調解,這事兒不知道要拖多久,他為維護和諧穩定出了力。”
聚焦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朱占波履職建言有了源頭活水。他提出的《關于倡導舉行中式傳統婚禮的建議》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關于加強對模范人物教育管理的建議》關注模范人物的成長和發展,為社會樹立更好的榜樣;《關于城市垃圾分類廢舊小電池無害化處理的建議》關注環境保護和資源循環利用。這些提案展現了一名基層政協委員對社會發展的思考和履職為民的責任感。
投身公益 扶弱濟困
“朱爸爸是我生命中的貴人,他給了我一個新家,讓我不再孤單,也給了我追逐夢想的勇氣。”被朱占波領養的孤兒小劉感激地說。
投身公益事業,朱占波不遺余力。10多年來,朱占波陸續收養了多名孤兒,他視孩子們如己出,在孩子生病時徹夜守護,在學習上為他們耐心輔導,生活里給予更多關懷,全力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如今,像小劉一樣,不少孩子已長大成人,開啟了屬于自己的新生活。
憑著“人在難處拉一把”的信念,朱占波身體力行傳遞溫暖與希望。得知農民蘇鐵橋3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兄長卻生活艱難,他深受觸動,多次登門探望,還為蘇鐵橋在自家飯店安排工作崗位,把蘇鐵橋的哥哥也接來妥善安置。
旁人勸他:“這事可不輕松,你圖啥呢?”朱占波只是笑笑:“幫人就是幫己,能讓他們生活好點,我心里踏實。”如今,蘇鐵橋夫婦同在飯店穩定工作,生活幸福美滿。
小浪底鎮的貧困戶楊素娥,丈夫打零工,3個孩子上學,經濟壓力很大。朱占波鼓勵她勇敢面對,為她提供了一份能兼顧家庭的工作,楊素娥感動地說:“要不是朱大哥幫忙,我真不知道日子該怎么過。”經過幾年努力,楊素娥的生活顯著改善,大女兒也考入鄭州的一所大學。
作為企業負責人,朱占波身體力行,積極倡導員工及身邊人爭做好人好事,先后幫助20多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他的無私奉獻成為孟津區一張暖心名片。
“只要群眾有需要,我就一直在。”朱占波說。
(通訊員 張晨雯 謝朝陽 本報記者 王有強)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