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繡花功夫” 展古城新貌

2025年03月09日 08:53  |  作者:謝穎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春水初生古渡頭,隋堤梅影瘦湖幽”“莫言未到煙花季,且看春痕已上樓”。這是今年2月底,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張廣漢委員在揚州調研時,有感于古老歷史文化遺產的魅力,寫下的詩句。

仁豐里是揚州四條歷史文化街區之一,全長700多米,是全國屈指可數保存完好的唐宋“里坊制”格局街巷。俯瞰街區全貌,走進街巷深處,探查施工現場,了解居民急難愁盼問題、與相關部門座談研討……張廣漢的調研一絲不茍。

去年,張廣漢也是一如既往地行走在全國各地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等,紹興、祁縣、喀什等多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深入基層,深度調研,既是張廣漢的工作方法,也是履職“密碼”。

“在調研中,一方面要發現問題,探索解決的路徑;另一方面,要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分析思考,加強推廣。”多年致力于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張廣漢表示,全國各地在實踐中形成了一些有益經驗,比如如何因地制宜設計規劃布局、如何調動居民參與古城更新改造、如何發展文旅新業態等等。“但這些經驗的交流、分享還做得不夠,應探討形成溝通交流機制,促進歷史文化保護和城市更新有益經驗的傳播,在此基礎上借鑒、創新,提高保護和發展效能。”他建議:“要加強研究,通過學會或者學術期刊機構,提高行業的學術研究水平,促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實踐。”

不久前的春節,“古城過大年”活動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張廣漢也帶著家人參與其中。徜徉在古香古色的街道,既能感受年味兒十足的傳統民俗風情,也可體驗活力滿滿的多彩活動。古城里的繁榮景象讓張廣漢興奮的同時,也讓他進一步深思。古城保護與經濟發展、民生需求密切相關,隨著城市的改造更新、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何實現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更新的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今年全國兩會,張廣漢繼續關注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數字化建設、城市更新與民生改善等問題。

“現在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購置小汽車,在老城區,一般人口密度較高,街道也比較狹窄,停車就很困難。”張廣漢用一個典型難題舉例。他認為,老城區是歷史文化集中的區域,既要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又要保障和改善民生。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對象保護和改造方式也不同,需要詳細合理地規劃。“所以說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是個非常復雜、精細、專業的‘繡花功夫’。”張廣漢說。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在張廣漢看來,這對于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具有重要意義,有力促進了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他期待著,千年歷史文脈在現代生活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繁榮發展。

編輯:張燁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成综合人影院 | 久久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 | 日韩专区一区二区 | 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丝袜 | 制服丝袜在线观看亚洲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