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在小組會上認真討論“兩高”工作報告。大家認為,“兩高”工作報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實干作答、以實績交卷,積極回應社會熱點和群眾期盼,展現了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成就。報告高舉旗幟、鼓舞人心,是展現司法擔當、彰顯為民情懷的好報告。
亮點紛呈 成績振奮
鞏富文委員:認真聆聽“兩高”工作報告后感觸尤為深刻,可以概括為“六個更加”:一是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更加自覺;二是始終牢記“國之大者”,護航高質量發展更加精準;三是深入踐行“如我在訴”,保障民生福祉更加務實;四是做深做實“抓前端、治未病”,促進社會治理更加有力;五是持續深化改革創新,讓公正高效審判更加可觸可感;六是勇于推進自我革命,司法隊伍素質能力更加過硬。
韋震玲委員:學習聆聽了“兩高”工作報告,感到內容耳目一新、舉措亮點紛呈、成績振奮人心,可以概括為:堅持黨的領導;注重服務大局;彰顯為民情懷;體現依法履職;堅持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數據案例翔實。報告既體現嚴肅性、規范性,又非常接地氣,各種數據、說明和案例也非常清晰,讓代表委員聽得懂看得明。
戴小明委員:“兩高”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取得了很大的工作成績。今年的“兩高”工作報告突出政治性、專業性、通俗性,文字表述嚴謹。內容可以用“有魂、有理、有數、有表”這幾個關鍵詞來概括,運用大量案例、數據和表格將工作清晰呈現,同時兼顧“情、理、法”。
王昱委員:“兩高”工作報告體現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擔當,以法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效明顯。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當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樸素期望,為正向引導、營造更加和諧的社會氛圍作出了積極貢獻。
吳以環委員:“兩高”工作報告總結成績實事求是,對新一年的工作安排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積極回應社會熱點和群眾期盼,順應了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是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民生溫度的好報告。祖國的和諧穩定,正是由這樣一份份公平正義累積而成。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我將進一步履行好職責,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用更高質量的履職成果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彰顯公平正義 維護安全穩定
王亮委員:“兩高”工作報告涉及了人工智能犯罪的多個方面,強調了打擊此類犯罪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其被用于不法行為的案例也越來越多。加強打擊人工智能犯罪、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建議加強技術研發與安全防護,完善法律法規與監管機制,推動行業自律與公眾教育。
陳卓禧委員:“兩高”工作報告使用了不少形象的數據和案例加以分析、解釋、說明,讓我感受到我國司法工作不斷進步,法治水平不斷提高,法治精神逐漸普及。未來,希望司法工作人員用科技手段加強對犯罪趨勢的分析研判,發現苗頭并毫不留情地打擊遏制,加強國際司法合作。
黃國委員:“兩高”工作報告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有三點感受:一是堅持維護國家政治安全。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制定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堅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二是重視和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最高檢常態化參與治理欠薪工作,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指導性案例。三是善于利用和發揮港澳法治傳統優勢,推動大灣區司法法律規則銜接。
趙柏基委員:“兩高”工作報告既體現了法治溫度,又展現了為民情懷。香港正站在“由治及興”的歷史新起點,從國安法筑牢安全基石,到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再到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穩步推進,香港法治實踐充分證明,堅守法治根基、維護國家主權,筑牢繁榮穩定的制度屏障,將為企業在大灣區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與保障,提振企業信心,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服務高質量發展
何一心委員:現場聆聽“兩高”工作報告,作為民營企業家,我的信心更強,底氣更足,相信民營企業會在持續風清氣正的市場環境中獲得更多成長空間。報告以翔實的數據匯報了“以嚴格公正司法服務高質量發展”方面所作出的貢獻。一組組數據和案例,不僅說明了有法可依、執法必嚴,更說明了違法必究,建設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劉啟芳委員:“兩高”工作報告回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內容有措施、有溫度,將平等保護原則融入司法政策與個案辦理,是給民營企業吃的“定心丸”。在涉企糾紛處理上,更加注重公平公正與高效,減少了企業訴累,有助于企業家把更多精力投入生產經營;在打擊侵害企業權益犯罪方面力度持續加大,保障企業安心發展。期待繼續深化司法實踐,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優法治環境,為民營企業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護航。
魏青松委員:“兩高”工作報告用生動的案例闡述了過去一年“兩高”工作取得的成績。建議:將知識產權訴訟特別程序法列入立法規范,組織最高人民法院和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廣泛調研,充分借鑒國際經驗,科學制定相關法律條文,通過系統的制度設計和嚴格的法律實施,切實提升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支持。
胡劍江委員:“兩高”工作報告中提及對投資環境的優化、對司法公正的堅持,以及對涉外案件的公平審理,這對保障國際投資者和僑胞的合法權益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尤其是報告中提及推進司法公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具體措施,展現了國家對法治建設的重視,這對提升國際投資者信心起到關鍵作用。在國家法治環境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我們將更有效地吸引外資,并加強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融合。
適應新形勢 加強和改進司法工作
李連祥委員:“兩高”工作報告政治站位高,數據翔實,內容務實。當前,基層存在大量中小微案件,隨著民商事案件不斷增加,基層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建議:更加注重法治信仰體系建設,著力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推動一體形成科技體系、法律知識認知體系和司法審判體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通過發布典型案件,進一步加強全社會知法普法。
祁志峰委員:“兩高”工作報告彰顯了司法為民的理念,從案件辦理數量質量來說也是成績顯著。為進一步彰顯司法工作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建議:增加法院的員額法官,當前案件的增加,尤其經濟案件和新型案件的不斷增加,更需要有足夠的法官處理相應的案件;在人民群眾當中加大司法宣傳,通過多種方式增強溝通,能夠減少案件的上訴率;運用人工智能等大模型賦能司法工作。
楊建成委員:“兩高”工作報告服務發展大局、貼近社情民意,有很多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建議:圍繞科技發展的最新形勢,增加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司法服務保障,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應用,營造鼓勵科技創新的良好法治氛圍,激發全社會創新潛力和活力。
竇剛貴委員:“兩高”工作報告以翔實數據與典型案例勾勒出中國法治建設的堅實步伐,展現了司法改革與為民司法的深層互動。兩份報告不約而同聚焦“司法為民”理念的深化實踐。最高法確立的“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最高檢促進“抓前端、治未病”,這些創新舉措將司法服務延伸至社會治理末梢。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司法機關以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和科技賦能的創新智慧,書寫著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的生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