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普特別有意義,也許一個孩子的人生會因高質量的科普講座而改變。”全國政協委員、鄭州大學副校長單崇新把弘揚科學家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作為重要的責任使命,多次帶領團隊深入基層一線,通過舉辦科普宣講、科普展覽,給孩子們送上一道道“知識大餐”。
單崇新告訴記者,偏遠地區由于地理位置不便、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等原因,中小學生在科學普及方面面臨諸多困境。“從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中,我感受到這項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單崇新建議,通過加大政策支持、優化資源配置、豐富科普活動形式等,加強偏遠地區中小學生科普工作,為孩子們種下科技創新的“種子”。
“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單崇新認為,要將科學普及工作納入偏遠地區教育發展規劃,設立偏遠地區中小學生科學普及專項經費,加大對科普資源建設、師資培訓、科普活動開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如何立足當地特色開展科普活動?單崇新說,可以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組織學生開展科學考察、科技小制作等實踐活動;定期舉辦校園科技節、科普知識競賽等活動,加強與科技館、博物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等科普場館和單位的合作,組織偏遠地區學生參觀高校科技場館,參與科普實踐項目;建立科普資源共享平臺,匯聚科普圖書、科普視頻、科普課件、虛擬實驗等優質資源,供偏遠地區學校免費使用。(本報記者 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