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擴大內需 消費投資兩翼飛

2025年03月04日 09:12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25年要抓好的九項重點任務中,“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位列首位。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會議進一步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愿和層級;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等。投資是當前的需求,也是未來的供給,在穩增長、調結構、育動能、惠民生、防風險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會議提出“提高投資效益”“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適度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等。

就全方位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投資提質升級相關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尚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和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財經大學副校長魯曉明。

全方位擴大內需是穩增長的核心抓手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九項重點任務之首,并特別提及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等,這些部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尚希:這一部署是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與國內轉型壓力的精準回應。從理論上看,在外部需求不確定性加大和內部供需失衡的雙重壓力下,擴大內需是穩增長的核心抓手。實際必要性體現為三方面:一是應對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挑戰。中美貿易摩擦導致部分外需轉移,如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加征關稅,影響出口額約300億美元,亟須內需補位。二是國內經濟循環存在堵點。城鄉消費差距持續擴大,制造業附加值率偏低,制約勞動報酬占比上升和居民消費,亟須通過公共消費升級來打通經濟循環。三是推動長期增長動能轉換。傳統投資驅動模式邊際效益遞減,需以消費和高質量投資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360截圖20250304075959581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尚希

另外,短期經濟風險上升。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同比回落3.7個百分點,居民平均消費傾向68%,低于疫情前的水平;民間投資連續兩年下降,投資意愿和投資能力變弱;價格低迷,2024年CPI創2010年以來最低水平,PPI連續27個月下降;青年失業率階段性居高,如此等等,亟須宏觀政策加碼穩定預期。

魯曉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在我看來,銀發經濟是全方位擴大內需的著力點之一。《2023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萬人,占總人口的15.4%。發展銀發經濟涉及醫療、養老、文化娛樂、旅游等多個領域,不僅為相關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也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360截圖20250304080102380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財經大學副校長魯曉明

戴斌:一段時間以來,冰雪旅游持續推動“冷資源”轉化為“熱經濟”,成為擴內需、促消費的重點領域。要打造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前來是首要條件,但要想真正“盤活”旅游經濟,關鍵還是在于促進游客消費。旅游活動具有最終消費和綜合消費的特性,對冰雪產業鏈的拓展以及目的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揮著巨大推動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冰雪經濟的興衰。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規模快速壯大,目前已形成15大類冰雪裝備器材產品體系,基本覆蓋了從頭到腳、從個人到場地、從競技競賽到大眾運動全產業鏈的冰雪裝備器材。冰雪裝備銷售收入從2015年的不到50億元增長到2023年約22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2024年,我國冰雪旅游領域重資產項目投資累計達到13157億元。張家口、哈爾濱、齊齊哈爾、長春、松原等城市建成投產了較大規模的冰雪裝備產業園,培育了創新力強的冰雪旅游器材與裝備生產商,冰雪經濟正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點。

記者:提振消費的大前提是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央為此作出系列部署。從實踐看,如何落實這些部署,通過政策手段提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

劉尚希:從實踐看,增收路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提升技能溢價與促進就業擴容。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推廣浙江“技能工人薪酬倍增計劃”,對高級技工提高薪酬待遇。二是加快農村土地資本化。擴大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探索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融資,釋放農村的土地財富效應。三是實行國企利潤再分配。參考法國“全民分紅”機制,將部分國企利潤劃入居民消費基金,定向發放消費券。如北京市養老助殘券覆蓋50萬老年人,擴大了城鄉居民商品消費、服務消費補貼范圍。

魯曉明:居民收入是擴大內需的基礎,社會保障是影響內需的重要因素。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提出,要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大力提振消費。這體現了國家對老年人的關懷和重視,不僅意味著居民收入的增加、購買力的增強,更意味著居民穩定的安全預期。尤其是對于農村地區的老年人來講,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有利于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讓農民安享幸福晚年。當居民對于未來養老、醫療等社保保障有足夠信心時,會更傾向于消費,而非儲蓄。反過來,內需的擴大又能夠支持社會保障的投入和產業創新,推動經濟不斷向好發展。

投資消費并舉全方位擴內需

記者:在當前財政壓力下,如何確保政府投資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如何將全方位擴大內需落到實處?

劉尚希:“兩重”項目重在加快政府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改變粗放式的公共管理模式,建立政府投資效益的保障機制,建議實行戰略導向篩選,建立“國家戰略項目庫”,優先支持“東數西算”、新能源儲能等兼具戰略性與市場性的項目,對項目進行全周期績效管理,并完善市場化參與機制,通過競爭提升效率。此外,通過完善區域協同規劃、利用大數據建立智能預警系統避免公共資源浪費。

政府投資能有效帶動社會投資。在當前財政壓力下,確保政府投資的精準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加快政府投資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微觀機制創新,過去在推廣PPP模式過程中出現不少問題,關鍵是政府能力跟不上,因此強化政府能力建設,是提高政府投資效能、帶動社會資本的前置條件。另一方面,在宏觀上政府投資規劃需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空間形態變化,一些村落的消失,一些小城鎮、縣城和一些中小城市的收縮,都是經濟社會發展空間形態變化過程中的現象,有的是不可以逆轉的,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

“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要部署之一。城市更新不等同“工程化”,城市更新不只是“硬件”的更新,更是“軟件”的更新,是城市“軟硬件”協同方式的升級和城市運營效率、城市公共價值的提高。這需要創造城市更新的新“場景”:一是促進消費升級。例如,可將老舊廠房改造為旅游資源,從制造業轉變為服務業,成為文創消費地。二是重構社區商業生態。如上海打造“15分鐘生活圈”,嵌入智慧菜場、社區食堂,服務消費占比提升至45%,既形成了供需相互促進的微循環,又讓共治共建共享落到了實處。三是基礎設施的數字智能化升級。

魯曉明:老年群體有著特定領域的需求,從年齡角度看,60歲至70歲的銀發群體,是未來我國重要的消費力量。80歲以上的“老老人”,對于養老和健康消費的需求巨大。處于中間階段的老年人,具有較大的旅游、休閑娛樂、養生、文化藝術需求。要完善我國養老產業分類指導體系,引導養老產業差異化發展。一方面,針對80歲以上的失能失智老人,重點發展康復輔助器具、適老用品等;針對60歲至70歲的活力老人,重點開發老年玩具、老年服飾、老年食品等,進一步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提高生活便利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基于不同年齡階段的老年數量和規模預測,有針對性地制定產業發展規劃,促進養老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戴斌:冰雪經濟是以冰雪資源為基礎,以冰雪運動為引領,融合旅游、文化、裝備等相關產業的綜合經濟體系。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讓更多人了解冰雪,愛上冰雪。此后,冰雪經濟在我國持續火爆。今年2月第九屆亞冬會的成功舉辦,更是給燃燒的冰雪經濟再添“一把火”。近日,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數據稱,2024—2025冰雪季,黑龍江省接待國內外游客多達1.35億人次。如今,我們不僅實現了“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既定目標,還形成了5億人次、6000億元的冰雪旅游市場。無論是“南客北上、東客西進”,還是就近出游、本地休閑,冰雪旅游和冰雪休閑的市場規模已經形成,同時消費能級不斷提升,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從而奠定了冰雪經濟的市場基礎。

360截圖20250304080052100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

未來五年,我們應著重挖掘冰雪旅游的消費潛力,鼓勵更多城鄉居民參與冰雪旅游、休閑活動以及冰雪文化體驗。唯有夯實市場基礎,拓展冰雪旅游的發展空間,冰雪經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提議在未來五年實施“冰雪旅游倍增計劃”,目標是將參與冰雪運動、旅游休閑以及文化活動的群眾數量擴大至全國人口的一半。也就是說,到“十五五”末,若能有7億至8億人參與冰雪休閑旅游和文化活動,那將會形成一個規模巨大的市場。

高質量供給創造新需求

記者:對2025年中國經濟發展走勢有何預期?在擴大內需、提振消費和提高投資效益方面,有哪些具體建議?

劉尚希:中國經濟有強勁的韌性和巨大潛力。一是經濟增速趨穩,2025年預計GDP增長5%左右,消費貢獻率繼續回升,預計達到50%,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向綠色低碳、高科技領域傾斜。二是新消費崛起,如銀發經濟、即時零售成為新的增長點。三是投資提質,如人工智能算力、芯片、零碳園區、“燈塔工廠”等領域成為投資熱點,引領經濟新動能。

在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需以“內需升級”為核心,構建“消費-投資-創新”的互動機制。在消費端,通過收入分配循環的新機制釋放中低收入群體潛力,打造“橄欖型”社會結構。在投資端,以有效市場為內驅力,形成“金融-科技-經濟”的良性循環,提高投資效益。在創新端,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躍遷,實現資源配置的全球布局,促進中國經濟增長從“GDP”向“GNI”轉變,真正實現“干得多,也賺得多”。唯有如此,方能在不確定性的全球化浪潮中筑牢內需基石,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記者:銀發經濟、冰雪經濟正成為新亮點,其發展呈現出哪些趨勢?在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魯曉明:我國銀發經濟發展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老年人不僅追求物質層面的需求,也有精神需求。隨著家族觀念的淡化和家庭規模小型化,老年人退休以后如果不能參與社會活動,會感到孤寂,要大力發展老年教育,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老年大學往往“一座難求”,與此同時,老年人身體不便,搭載各種交通工具前往學校學習困難較大。老年人教育不是以獲取知識、獲得文憑為目的,更多的是一種滿足休閑怡情、社會交流的手段,比如畫畫、插花、茶藝等。建議構建多元主體共同發展老年教育的格局,豐富老年教育產品供給,將老年教育下沉到各個社區或者居民委員會,讓老年人實現就近多元化的教育,更大力度釋放銀發經濟潛力。

另一方面,要重視老年人的就業問題。很多老年人希望老有所為,有強烈參與勞動創造價值的意愿,這也會提高收入,進而刺激需求、提振消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就業不會擠占年輕人的就業空間,因為老年人和年輕人的身體機能、就業范圍不同,兩者可以實現錯位就業。

當下,人工智能(AI)正滲透各行各業,要緊緊抓住AI風口,以人工智能賦能養老產業的發展,發展老年智能產品。建議組建智能化養老產品試用隊伍,在產品投放市場之前,在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的老年人群中間進行產品試用和調整,更好地提升產品的性能和服務,推動養老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以優質的產品供給促進消費升級。

戴斌:從政府層面而言,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加強冰雪經濟專項研究。開展詳細的市場調研并發布權威報告,讓經營主體了解冰雪市場的規模大小以及未來增長潛力,尤其要讓經營主體明白,一旦冰雪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增長空間將沒有上限。這能為旅游投資機構和經營主體奠定穩定的高質量發展預期,以此有效指導冰雪經濟發展。

其次要將冰雪經濟納入專項規劃。在制定“十五五”規劃期間,文化和旅游部門、體育部門以及國土資源部門應加強對冰雪經濟的專項規劃,將冰雪產業視作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和擴大就業的重要領域。

再次要引導冰雪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引導各地政府依據自身實際情況,采取“一城一策”的方式,發展冰雪運動、冰雪休閑、冰雪旅游以及冰雪文化。在我國,并非每個城市都有天然冰雪資源,但有些城市有冰雪市場,有些則以冰雪文化見長。因此,要大力發展“冰雪﹢”項目。此外,建議部分地區通過立法設立“冰雪日”,以增強公眾對冰雪的認知。(本報記者 孫琳 融媒體記者 秦云 解艷華 李律杉)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精品亚 |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 中国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2020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日日橹狠爱欧美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