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微言大義 望海樓札記

首頁>要論>頭條

新華述評丨統籌提升經濟發展的“質”與“量”——各地各部門深入踐行“五個必須統籌”述評之五

2025年03月02日 11:34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題:統籌提升經濟發展的“質”與“量”——各地各部門深入踐行“五個必須統籌”述評之五

新華社記者

質量和總量,是經濟發展中兩大重要指標。

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開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堅持以質取勝和發揮規模效應相統一,統籌提升經濟發展的“質”與“量”,努力把各方面有利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以量的積累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

2月24日,濟南。隨著一聲開工號令,山東省1006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這批總投資超萬億元的項目,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產業類項目占比超過七成。

堅持以質取勝和發揮規模效應相結合,是時代所需、現實所需。

中國式現代化對經濟發展的質量、結構、規模都有很高要求。當前形勢下,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以量的積累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

廣東5%左右、河南5.5%左右、山東5%以上、四川5.5%以上……今年地方兩會上,各地紛紛確定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

“經濟大省挑大梁,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各展所長。”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賴德勝說,各地從實際出發確定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落實了黨中央要求,體現了質和量的有機統一,考慮了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并為“十五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打牢基礎。

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大總量是支撐,是提升質量的保障和條件。

“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說,“重慶春節前夕出臺推動經濟持續向上向好的30條政策舉措,就是為了更快更好承接國家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政策,及時填補政策‘空窗期’,推動實現經濟一季度‘開門紅’和全年勝。”

千方百計提振市場信心——

當前,內需不足是經濟增長一大掣肘。相關部門和地方積極作為,全力擴內需、穩增長。

繼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后,商務部啟動“2025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暨京津冀消費季”活動;廣東推出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23條措施,著力打造多元化消費場景;海南一季度計劃發放離島免稅消費券超2億元,激發離島免稅市場活力。

多措并舉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浙江深入開展“千團萬企拓市場增訂單”活動,2025年將組織1000個以上團組開拓國際市場;上海發布21條政策舉措全方位減輕企業稅收、用工、融資等負擔;湖北發布《聚焦支點建設持續改進提升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從六方面為企業降本增效、紓困解難……各地瞄準企業所需、市場所急,謀新策、出實招、提信心。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各地各部門真抓實干,以更系統的謀劃、更精準的政策、更有力的統籌,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

堅持以質取勝塑造競爭新優勢

拿下氣門芯全球市場35%左右份額,豪邁集團正抓緊推進海外工廠建設。

全球競逐的底氣何在?豪邁集團董事長張恭運給出答案:“我們自主研制的先進裝備,有力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制造一枚小小的氣門芯,要經過30多道工序。通過創新研發出生產氣門芯的專用裝備,企業將生產效率提升近百倍,產品質量也大幅提升。

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都會因生產力“質”的提升帶來新的投資和消費機會,使經濟能夠突破原有技術條件下形成的均衡,產生“量”的跨越式增長。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質取勝是不二法門,關鍵在于持續創新,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廣西將聚焦先進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建設10個重大中試平臺;湖南推出促進綠色智能計算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打造國家綠色智能計算產業先導區、力爭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吉林延伸氫儲產業應用場景,新能源產業投資將超過1300億元;貴州推動龍頭骨干企業“智改數轉”,計劃打造智能工廠及100個數字車間……

各地積極布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不斷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用質的提升為量的持續增長添動力。

從“撿到籃子里都是菜”變“提著籃子選好菜”,長沙經開區引導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力聚集,打造出工業“高產田”;滬深交易所開展“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已有超1600家上市公司發布行動方案;成都高新區將通過制造業智改數轉公共服務平臺發放5000萬元“數智券”,助力企業更好發展。

放眼全國,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正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方面。近期一個個舉措相繼出臺,切實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上來。

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明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為農業由“規模擴張”向“質效提升”轉型提供支撐;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發布,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金融支持……

各地區各部門在深入實踐中,認識不斷深化:“新時代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做大總量不是簡單的粗放型增長,而是要在提升質量的基礎上實現”。

統籌提升經濟發展“質”與“量”

近日,青島大港口岸送走今年以來貨值最大一批出口貨物。一艘裝載3000輛、總價值3億元新能源汽車的巨大滾裝輪船,搭乘“亞洲至尊號”前往墨西哥。

從過去只能靠“市場換技術”,到年產銷量突破1200萬輛、領跑全球市場,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跑出的加速度,正是中國經濟“質”“量”齊升的生動寫照。

堅持量質并舉、以質取勝,就能不斷開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稀土永磁電機產業園集聚效應持續釋放,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加力科研攻關……早春的內蒙古包頭,正鉚足干勁從簡單“挖土賣土”邁向“由土變材”的發展新路。

“沒有質的有效提升就沒有量的合理增長。”包頭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石鐘琴說,2025年力爭推動稀土產業產值達到1300億元以上,GDP增長8%左右。

質與量的關系,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而是相輔相成的必答題。

“統籌穩增長和結構轉型升級”“抓現代產業就是抓經濟競爭力”“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各地立足發展實際,以思想觀念轉變引領經濟發展轉型。

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需要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配合,提升政策整體效能。

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規模,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實施;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啟動中小企業服務行動,計劃實施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財政、貨幣、產業等政策同向發力,匯聚起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向改革要動力,向市場要活力。

江西、云南等地出臺文件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發布,加快修訂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瞄準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癥結,各地各部門采取有力舉措暢通經濟循環“血脈”、打通“卡點”“堵點”。

把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統一于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潛力。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豐富應用場景,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業和領先技術,中國經濟必將“質”“量”齊升、行穩致遠。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风流片A级国产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020 | 天天综合网亚在线 | 夜晚久久精品视频 |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自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