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實踐與探索
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實踐與探索丨強化精品意識 推動提質增效
——安徽省政協以“十二有”標準引導委員提精提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協提案不在多而在精,提出提案要更加注重質量,反映情況要準確,分析問題要深入,提出建議要具體。
今年伊始,安徽省政協印發關于提精提案的指導意見,就如何進一步做好提案工作進一步明確要求,持續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高質量發展呼喚高質量履職,高質量履職的重要抓手是提案。
那么,如何引導提案者提出高質量提案?
2024年10月,安徽省政協根據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健全協商民主機制的要求,按照全國政協第八次提案工作座談會精神,結合全省實際起草提精提案的指導意見,并先后在全省政協提案工作座談會、提案委分黨組暨主任會議、集體提案征集座談會等會議上,廣泛征求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專委會、提案承辦單位、部分省政協委員及16市政協和部分縣(區)政協的意見建議。
在今年安徽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召開之際,《政協安徽省委員會關于提精提案的指導意見》正式下發,立即引發高度關注。
“提案選題要精準,做到有大、有小、有焦點;反映情況要準確,做到有點、有面、有數據;分析問題要深入,做到有因、有果、有研判;提出建議要具體,做到有舉、有措、有預期。”委員們對《意見》中關于提精提案的“十二有”標準印象深刻。
“有大,指的是有大局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站位國之大者、省之大計、民之關切思考選題;有小,指的是小切口,做到一事一案,不面面俱到;有焦點,指的是靶向準,聚焦突出問題、關鍵問題、現實問題。”省政協提案委相關負責人解釋。
在省政協委員王姝文看來,“十二有”標準,找準目標差距,建立標準體系,為撰寫高質量提案明確了方向,操作性、可行性都很強。
省政協常委、農工黨安徽省委會副主委黃珍對此感同身受。她表示,“十二有”標準為黨派提出高質量提案提供有力指導,推動了提案“提得好”,提高了建言獻策的質量。
事實上,明確且操作性強的提精標準,為提案工作的全鏈條都傾注了“助推劑”。
“《意見》不但讓提案‘提得好’,也讓提案審查工作‘立得準’。”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工作人員介紹,在今年省政協全會的提案審查工作中,首次對1014件提案進行按內容要素打分。即對照提精提案“十二有”標準,每一個“有”打1分,每件提案滿分12分。
打分結果被作為提案審查的重要參考。大家一致認為,通過打分,對提案質量有了客觀評價,對提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了更精準的把握。
而在承辦單位看來,標準細化也讓提案辦理“辦得實”有了更好的預期。
參與提案審查的省文旅廳四級調研員趙王俊表示,在打分過程中,明顯感到今年大部分提案建議更加清晰具體,針對性明顯增強,這為提升提案辦理實效奠定了堅實基礎。
各承辦單位普遍感到,建議按照“解決什么問題、推進什么項目、完善什么制度、開展什么監督、增進什么共識”五種預期來提出,“勢必會促進提案辦理更具針對性”。趙王俊這樣認為。
為提高提案的整體質量,安徽省政協在廣泛引導提精提案的基礎上,積極做好服務工作。如重點選題動態發布,重要提案重點培育,重要領域深入溝通等,不斷建立和完善工作機制,夯實提精提案的基礎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提案提精也是安徽省政協持續優化提案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通過連續8年商請省委書記督辦重點提案、開展人民政協成立75年來的安徽省重要影響力提案評選等活動,安徽省政協持續強化提案精品意識,推動提案工作提質增效。
“質量是提案的生命所系,不僅決定著提案本身的價值,也反映了人民政協參政議政的水平。”安徽省政協主席唐良智表示,要進一步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全方位推進提案工作高質量發展,把好的提案這個“有用之言”更好轉化為“有益之事”,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本報記者 胡方玉)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