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民族宗教
資興瑤族鄉:廢墟中重生的紅火“青腰”
今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了《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繼續聚焦鄉村全面振興。作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一環,民族地區的發展直接關系著鄉村全面振興的進度和效益。在此,不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兩個少數民族鄉村的故事。——編者
湖南省資興市八面山瑤族鄉,2024年曾經遭受特大暴雨災害重創。不久前,當記者再到這片土地上采訪,驚喜地看到這個瑤鄉已經從廢墟中重生,新家園以嶄新的面貌迎來新一年。
“快進家坐坐!我現在的房子有102平方米,比以前多出了足足30平方米。”在青腰村安置住宅區,村民歐育平熱情地招呼著。尚在正月時節,可以看到大門上極具年味兒的蛇年對聯,各處的紅福字也彰顯著節日的喜慶。
走進他的新家,寬敞明亮的房間、設施齊全的生活用品,無不透露出這家人的幸福和滿足。這也正是該村災后重建的縮影。“沒想到黨和政府這么快就給我們建起了漂亮、結實的新房子。搬進來的那天,我看著新家,心里頭暖洋洋的,比外頭曬的太陽還要暖和!”歐育平爽朗地笑著。
歐育平的妻子正在廚房準備午餐,她告訴記者:“我家現在的米、面、油,都是過年前政府發的。我們自己又準備了一些年貨,安心過了一個好年。”說話間,她熱情地端來美食,給記者分享。
“幸福來之不易,我很感恩。”回想起那場突如其來的洪澇災害,歐育平依然記憶猶新。去年7月27日,特大暴雨引發的泥石流災害如猛獸般向青腰村沖來,歐育平的家沒能幸免。“雖然災難無情,但黨和政府迅速行動,救援工作隊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我們被安全轉移到鄉政府、學校等臨時安置點。”
歐育平告訴記者,工作隊的及時趕到,解救了大家。“我們在臨時安置點得到很好的照顧,雖然開始也為家園的重建工作擔憂,但在幫扶人員的安撫和鼓勵下,都增強了信心。”歐育平說。
“面對重重困難,工作隊成員克服萬難,及時轉移了住在危險地區的100多名群眾,并在短時間內幫助青腰村14個村民小組恢復了通路、通水、通電和通信。”鄧劍峰是資興市政協駐八面山瑤族鄉青腰村災后重建工作隊隊長,據他介紹,自2024年8月初工作隊進村以來,工作隊全身心投入災后重建工作中抗洪搶險任務完成后,工作隊一手抓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一手抓避險搬遷安置工作。
歐育平也說:“我們本以為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可沒想到僅僅用了半年多,新的家園便從藍圖變成了現實。”
截至目前,青腰村已經完成了14個地質災害點的治理,恢復了損毀耕地260多畝,疏浚河道6000多米,修復河堤700多米。第一批97戶受災群眾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住進了安全舒適的房子。
青腰村的重生不僅僅體現在住房上,更體現在產業的恢復和發展上。該村的特色產品——青市糍粑,在災后不久就重新“火”起來。
走進青腰村生產青市糍粑的大戶何忠美的糍粑商店,眼前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糍粑整齊堆疊,引人垂涎。何忠美熱情地介紹道:“紅色的是紅薯口味的,白色的是傳統口味,全都是純手工制作,原料簡單純凈,只有糯米、紅薯、豇豆、糖和鹽。而且,我們的糍粑制作工藝與眾不同,嘗一嘗,就能感受到那份獨特的風味!”她邊說邊遞上糍粑,邀請大家一同品嘗。
在青腰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制作青市糍粑,但最初形成規模的只有三四家。在災后重建的過程中,青腰村黨支部書記黃紅華想到,將青市糍粑這一傳統美食打造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產業品牌,一定能帶動村民增收。“未來,我們還計劃和幫扶工作隊一起,規劃成立一個富有當地特色的糍粑博物館。同時還可以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將關于青腰的美食文化傳播出去,讓外界更多人知曉并了解這份鄉村風味,使青市糍粑成為青腰村的一張名片,吸引更多人來品嘗,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添色增彩。”黃紅華充滿信心地說。
采訪結束時,何忠美的糍粑商店里依然人頭攢動。她告訴記者,如今店里每天能制作2000多個糍粑,逢趕集日或節假日,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還會適量增加產量。
“新的一年,我們對瑤鄉的發展充滿期待、干勁十足。”鄧劍峰說,下階段他們將進一步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第二批避險搬遷安置工作,確保群眾搬得順心、住得安心、過得開心。
“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青腰村將再現美麗容顏,瑤鄉家園的明天將更加美好、更加充滿希望。”黃紅華說,今年的青腰村,村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本報融媒體記者 陳姝延 通訊員 陳聯偉)
編輯:張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