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建言立論
東北全面振興 歸根到底靠改革開放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吉林考察時再次強調指出,“東北全面振興,歸根到底靠改革開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對東北全面振興至關重要”。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以改革開放的重要突破增強國內外對東北全面振興的信心。
??? 以打造特色和優勢產業增強東北經濟的發展信心
以改革開放的重要突破形成東北全面振興新局面。受多種因素制約,近幾年東北經濟發展某些指標與其他地區的差距有所增大。增強各方對東北全面振興的信心與預期,首要任務是以深化改革開放的新突破形成東北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以推動產業一體化為重點形成東北經濟發展新局面。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來自市場持續拓展和分工不斷深化,具體表現為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提升。當前,東北地區產業同構和同質競爭的問題比較突出,資源要素潛力與傳統產業優勢未能充分發揮。東北全面振興,要嚴格落實“注重同東北地區其他省份的協同聯動,形成融合發展的格局”這一重大要求,統籌調整和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提高產業區域集聚和全要素生產率,重塑產業轉型升級新優勢、新動能,盡快形成東北產業一體化的行動方案。
以冰雪經濟產業鏈、供應鏈為突破口,推動東北產業一體化進程。“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當前,冰雪產業正在成為拉動東北地區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亮點。應緊緊把握這一優勢,構建和完善東北地區冰雪經濟產業鏈供應鏈,以冰雪旅游業一體化推動產業一體化發展,力爭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跨區域旅游一體化發展格局。
??? 以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突破增強東北居民的發展信心
東北有條件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方面取得新突破。從現實看,人口外流成為東北振興面臨的突出矛盾,同時也是東北本地居民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現。適應社會需求與發展階段的歷史性變化,東北地區有條件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要提升本地居民獲得感,增強對本地人才的吸引力。
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實現“投資于人”的突破。總體看,受歷史包袱較重、人口老齡化水平較高等因素影響,東北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存在諸多短板。此外,由于養老支出資金的擠占,東北地區在教育、衛生及住房方面的財政支出占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為此,應加大中央政府財政支持力度,盡快補齊東北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中的突出短板。
以發展都市圈為重點,帶動中小城鎮協同發展。東北城鎮化發展的突出矛盾在于核心城市規模相對較小,對中小城鎮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強。應著力構建“哈長沈大”的東北國家級都市圈新布局,形成稅收優惠、中央財政投入等支持發展計劃;支持核心城市牽頭,推進都市圈內統一規劃、統一土地利用、統一基礎設施、統一基本公共服務、統一市場管理、統一環境保護,這不僅將激發巨大市場需求,還將明顯增強大城市的發展動能,增強其在拉動中小城鎮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在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基礎性作用。例如,發揮國有資本在補齊東北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中的基礎性作用。
??? 以深化與東北亞經貿合作為重點增強東北高水平開放的發展信心
抓住東北亞經貿合作共同需求明顯增大的重要契機。打造面向東北亞的開放新前沿是中央賦予東北地區在新階段實現高水平開放的重大歷史使命。近期,東北亞局勢發生了某些重要變化,日韓等與我國深化經貿合作的需求明顯增強。為此,應抓住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重啟的機遇,推動構建更緊密的中日韓產業鏈供應鏈;同時,積極推進中俄、中蒙的經貿合作。
適應區域自由貿易進程,實施面向東北亞的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舉措。同時,形成東北開放新布局。例如,2021-2023年,來自日本和韓國的實際利用外資額在大連占比均超過50%,可將大連設為中日韓自貿區的先行試驗區,支持實施打造面向東北亞重要樞紐為目標的某些自由貿易港政策;大力推進面向東北亞的國際大通道建設,統籌貿易通道與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的協同建設,構建起覆蓋東北主要節點城市和口岸城市、聯通東北亞各國的國際交通網絡體系;加快在海參崴等邊境口岸布局一批面向東北亞的“離岸倉”,全面實行“零關稅”政策,并實施更低的所得稅政策,推動與東北亞地區間大宗商品倉儲交易市場的有效對接。
??? 以明顯改善營商環境為重點增強東北投資信心
以經營主體需求為導向優化東北營商環境,提振市場信心與投資預期,激發經營主體尤其是民營企業活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17日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的“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的要求,聚焦市場化改革設置改革議題、制定改革方案,著力解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
以嚴格規范政府行為為重點優化營商環境。當前,經營主體動力不足,不得不說與某些地方政府的市場監管行為不規范、基層監管執法不透明等問題有直接關系。新階段優化東北地區營商環境,重在盡快規范政府非稅收入,以深化政府改革完善政府、企業信用體系,營造規范的市場秩序;重在以高水平開放倒逼政府治理理念與方式的改革創新,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與科技創新潛力。東北地區科技教育資源存量豐富,然而,豐富的科技教育資源有待有效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要加快打造開放、包容、協同的科技創新生態,培育一批優質創新經營主體。例如,營造國際化、法治化、公平高效的市場環境,為企業和創業者提供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良好的法治環境;支持國企和與其主業相關的優質民營企業組建戰略聯盟,共設基金、聯合投資、聯合研發等,并通過大規模采購中小企業在零部件、共性技術等領域的產品,支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總體看,以改革開放的重要突破增強東北全面振興的信心,需要解放思想、主動作為、大膽改革創新。一是可參照粵港澳大灣區的經驗,在現行東北四省區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高效的工作機制與多層次的跨省區合作機制。二是建立改革責任制,對中央既定的重大改革決策,建立嚴格的行政問責制度;形成以結果為導向的改革檢查監督機制,強化重大改革落實的剛性約束。三是在明確界定“底線”的前提下,賦予東北地區一攬子改革開放自主權。
[作者遲福林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