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休閑>多彩旅程
一彎清水繞幾江
青綠長江水環繞著江津城。
賀寶勝攝
閑時瀏覽網頁,偶見一朋友在朋友圈發文:“不只在杭州西湖能見魚兒戲水,在我們江津長江之畔也能看魚兒結伴暢游……”聞訊,我即起身奔向長江幾江河岸。
果真,在江津長江鯉魚石水岸,只見一尾尾大小不一的魚兒成群結隊歡游在青綠的江水里,時而高高蹦出水面,飛濺起朵朵浪花;時而擺尾嬉水,劃出一道道銀白的漣漪。圍觀者不時發出一陣陣驚嘆:“啊!好肥好可愛的長江魚哦,好美好壯觀的江上風景……”
我的家鄉重慶江津,是巴蜀古邑,長江要津。清代《蜀水經》這樣描繪長江江津段景致:“邑聚橫前,萬屋鱗列,大江從西來,委宛曲折,在煙波杳靄間,清絕不可名狀……”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橫貫江州127公里,江水彎彎流過江津城,折出一個大大的“幾”字,故人稱長江江津段為“幾江”,古往今來,這個名字也成了江津的代名詞。
我自幼生長在幾江河畔。孩童時,我喜歡邀約一幫不知天高地厚的娃兒們到長江邊玩耍。那時的長江水岸雜草叢生、鵝卵石遍地,是荒無人煙的野河灘,一不小心就會深陷泥潭。其時我雖年幼,可心里卻期盼著碧綠的草地、清幽的河灘。
1992年,江津撤縣設市,當地政府致力于治理幾江河岸,造福子孫后代,建設“山水園林新江津”的濱江路工程上馬,經過二十多年,建成了一條長20余公里、寬40米、另有30余米寬綠化帶,集防洪、休閑、旅游、城市建設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城市新景觀大道。這條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路”和“江津外灘”的濱江路不僅徹底改變了江津城市面貌,也成了市民休閑鍛煉、觀光旅游的最佳綠化風景帶。
清晨霞光噴彩時分,我沐浴著爽爽的清風行走在四季景象清明的濱江路上,在愜意品味“鶯歌蝶舞韶光長”之時,舉目眺望奔流的長江水,眼中總會流出幾分難以掩藏的失望,因為那浪花疊涌的江水是渾濁的,特別是一場大雨過后,泛黃的江水裹挾著泥沙、野草、樹枝等翻滾著流過。每每這時我就想,要是那江水又清又綠該有多好啊!我想這不只是我的愿望,也是所有江津人的期盼。
多年后的某一天,同樣是清晨的濱江路上,面對的依然是長江,我突然發現,這江變清、變綠了,像一條長長的綢緞,在噴薄朝陽的映照下閃著粼光緩緩流淌,不僅不見一丁點雜物,偶爾還有幾尾魚兒逐浪翻騰,幾只白鷺擊水歡歌……同行的路人忍不住贊嘆:這是流過我們家門口的江哇,是家鄉人喜歡的江!
行走到長江米邦沱碼頭時,我碰上了難得一見的場景:一輛滿載珍稀魚種的運魚車緩緩停靠在長江邊,隨著一聲放魚的號令,放流的通道隨之開啟,一尾尾活蹦亂跳的魚兒順著魚槽滑入長江,其中還有胭脂魚、巖原鯉、長江鱘等珍稀魚類……見此場景,我抑制不住興奮,上前和現場的區水利和漁業部門工作人員攀談起來。
重慶江津水域是國務院辦公廳批準設立的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的長江幾江段全長11.1公里,有魚類產卵場2處,主要棲息的珍稀魚類有長江鱘、胭脂魚等。為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近年來,江津區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針對以前長江江津段消落帶存在的亂搭亂建、非法種植養殖、非法采砂和砂石堆場等問題,結合長江江津段岸線特點和河道管護要求,采取生態措施,狠抓源頭治理,對長江岸線進行修復整形、補植復綠,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已修復長江自然河灘約3000畝,修復河岸線20余公里。同時織密專管與群防網絡。2024年9月,江津區建成了長江重慶段首個基層珍稀特有魚類巡護站——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幾江巡護站,利用“重慶漁政視頻AI預警處置系統”,沿江全覆蓋超高清監控探頭、無人機等終端,實現24小時自動對非法捕撈垂釣進行智能識別、預警、跟蹤、取證,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監測網絡,實現了長江護魚網格治理、數字賦能……
“你看嘛,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站在江邊就能看到魚。過去,一些珍稀魚類很難看到,現在明顯多起來了,魚翔淺底、水鳥翱翔變成了尋常風景。江津還成了鳥類遷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轉站,吸引中華秋沙鴨、紅嘴鷗、斑頭雁等珍稀鳥類在此棲息……”一旁的巡護隊員小曹樂呵呵地指著長江介紹。
“江水幾彎繞,流過我家門,這就是生我養我的家鄉江津……”我腦海中縈繞著這首贊美家鄉風景的歌曲,看著眼前清亮亮的彎彎幾江,我行走的腳步頓時輕盈歡快起來,心中舒卷的盡是碧水東流的爛漫江山畫卷……(施迎合)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