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社會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時評 創客說 樂觀社會 畫里有話 滾動資訊

首頁>社會>社情民意

春風送暖促就業 返崗復工正當時

2025年02月14日 08:45  |  作者:郭帥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點對點”暖心專列再啟程(6328216)-20250214083842

2月9日,來自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3個縣(市)的600余名務工人員踏上“點對點”暖心專列,奔赴千里之外的廣東,開啟新一年的奮斗征程。圖為返崗務工人員領取免費禮包。周勝光 攝

春節假期結束,全國各地迎來外出務工人員返崗高峰。免費“點對點”專列、返崗復工包機等讓返崗更順暢;職業技能培訓、“春風行動”系列招聘活動等同步推進,更好保障勞動者權益……近日,各地各部門提前部署、精心組織,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了一系列有力度、有溫度的暖心服務,保障他們順利返崗復工。如何把一時之策融入日常?外來務工人員還需要哪些就業服務保障?相關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從“家門口”到“廠門口”

2月7日,農歷正月初十,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農民工服務中心人聲鼎沸。10輛大巴車整齊排列,500余名外出務工人員有序登車,前往廣東、浙江等地返崗復工。

廣安區白馬鄉白馬村村民李建華在廣東東莞一家電子廠工作,往年春節,返工的高鐵購票不易,他總是難免焦慮。

“這次坐上了返崗的專車,不僅方便,還省了車費,真是太貼心了!”李建華激動地說,“一上車,每個人就領到了包括食品等的大禮包,工作人員還利用出發前的等待時間,為我們講解了就業創業、勞動維權等知識,讓人覺得心里暖乎乎的。”

迷迷糊糊睡了兩覺醒來,大巴車已停在李建華工作的電子廠門口。“從‘家門口’到‘廠門口’,不用再拿著行李轉車了,省去了不少麻煩。”他告訴記者:“希望明年還能享受這項服務。”

節后返崗就業,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心頭大事,也是社會各界的掛心事。今年年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9部門印發《關于開展2025年“春暖農民工”服務行動的通知》,明確開展返鄉返崗“點對點”運輸服務,結合農民工節前返鄉、節后返崗需求,強化運力保障和運輸組織調度。

對于返崗務工人員而言,除了大巴、鐵路等交通工具,近年來,包機復工也逐漸常見。

2月7日下午,CA1774航班載著100名來自四川廣元的務工人員,順利抵達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機場出口處,杭州市人社局工作人員早早等候,“熱烈歡迎”的橫幅讓務工人員們倍感溫暖。

“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特別開心!”提起這次返工,來自廣元旺蒼縣青峰村49歲的熊軍難掩激動。“不太熟悉智能手機,害怕在機場不會辦手續。”讓他沒想到的是,一路上,在工作人員的幫助和引導下,他很快完成了值機、托運及安檢。熊軍是一名建筑工人,已經在杭州工作11年,“2個小時就到了,還不用操心買票的事情。下了飛機就有大巴車,真是太方便了。”

“每年春節前后,是務工人員換崗流動的高峰期。”作為勞動者的“娘家人”,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社會聯絡部原部長楊軍日這段時間格外忙碌,“這也是調研務工人員就業需求的好時機。”

“做好外出務工人員返崗服務保障工作,對于穩定就業大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楊軍日表示,要進一步健全外出務工人員服務保障體系,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更加精準、高效、便捷的服務。

從“能就業”到“就好業”

剛剛過去的春節期間,逛招聘會,成了趙家燕獨特的“休閑”方式。

家住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的趙家燕42歲,已經在寧波從事家政服務十余年。“一年也就回來兩三次,照顧不到家里,大女兒今年讀高中了,想看看家門口有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趙家燕說。

春節前,趙家燕歸家心切,小年過后就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剛出高鐵站,阜陽西站站前廣場人流涌動的招聘會活動便映入眼簾。“春節期間,我去逛了好幾次,沒想到家鄉有了那么多家政服務的需求,薪資待遇也很可觀,很多我都可以做。”趙家燕告訴記者。

因為所在的家政公司合同還未到期,大年初五,趙家燕還是準時踏上了返崗的旅途。但家鄉的新春招聘會,讓她吃下了一顆就業“定心丸”。趙家燕笑著說:“最近兩年,我先后拿到了高級養老護理證和育嬰師證,今年我想把營養師證也拿下來,明年帶著一技之長回家鄉找份工作,也可以多陪陪孩子。”

隨著更多就業政策落實、服務落地,無數個“趙家燕”對新一年有了新的期待。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全國啟動2025年“春風行動”,將持續到3月中旬。目前,各地正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務工人員提供精準就業服務。

春風送暖促就業,返崗復工正當時。從商圈到夜市,從火車站、地鐵站到小區、街道……記者注意到,各地“花式”舉辦各類招聘活動,將服務真正送到務工人員身邊。

近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近300家單位,發布了6000余個招聘崗位;貴州省目前已開展招聘活動962場;陜西省目前已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會513場,提供就業崗位36.6萬個……

“作為‘娘家人’,每年春節前后,各地工會也都會通過各種形式為務工人員順利返崗就業、企業開工提供幫助。”楊軍日介紹說,各地工會采取了包括開通就業服務平臺、組織專車專列專機返崗、提供線上技能培訓等一系列措施。

“助力更多務工人員從‘能就業’到‘就好業’,做好就業服務至關重要。”楊軍日建議,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務工人員就業培訓、勞動權益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圍繞新產業、新業態,幫助務工人員提升就業技能,實現就業提質。

楊軍日進一步建議,要加大政策保障兜底力度,加強大齡、身患殘疾等困難人員就業幫扶,“要千方百計幫助他們實現就業,把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送進千家萬戶。”

從用“薪”留到用心留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穩就業就是保民生。”接受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表示,對于務工人員而言,幫助他們順利返崗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返崗后能夠穩得住、干得好、有發展。

記者注意到,春節后,多地在穩就業方面交出了亮眼“答卷”。比如,上海市向務工人員推薦個性化的定向培訓項目、給予培訓補貼支持,幫助他們盡快找到崗位、提升技能;福建福州向企業發放一次性穩定就業獎補、一次性用工服務獎補、一次性擴崗補助,讓務工人員擁有更穩定的就業環境;杭州市提前摸排企業需求,提高務工人員的就業效率,減少他們的求職奔波。

“穩崗留工,要從用‘薪’留到用心留。”莫榮介紹說,近年來,外來務工人員在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有了顯著提升。教育部數據顯示,目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和享受政府購買學位服務的比例超過95%。

“一方面要進一步統籌城鄉就業政策,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持續加大對外來人口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支持中小城市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吸引返鄉創業人員留得住用得好。”莫榮說。

“此外,要全面建立實施就業崗位需求調查制度,加強勞動力需求預測。進一步完善就業失業統計監測體系,建立完善就業監測和失業預警系統。”莫榮表示,相關部門要充分激發企業社會責任,調動企業開展崗位培訓,幫助務工人員穩崗就業。

對于加強勞動力需求預測,楊軍日深表認同。“只有充分把握用工需求形勢和變化,才能有針對性地為務工人員提供就業崗位,同時解決企業‘用工難’‘用工荒’等問題。”

楊軍日介紹說,為了更好地服務務工人員,截至2024年底,工會已在全國建成了18.61萬個驛站,覆蓋服務職工群眾1.93億人,“這些驛站提供了‘15分鐘服務圈’交叉覆蓋的工會服務體系,方便務工人員在需要時能夠及時獲得幫助。”

“要充分發揮‘15分鐘服務圈’作用,把招聘、培訓等就業服務‘搬’到務工人員家門口。”楊軍日說,“讓務工人員時時感受到城市的溫度和關愛,才能讓他們真正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本報記者 郭帥)

編輯:廖昕朔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中文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 中文字幕视频综合网 | 日本人妖中文字幕片 |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永久 |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