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履職一年間
履職一年間丨全國政協委員馬懷德:莫愁千里路 自有到來風
在紐約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馬懷德(左一)同在此實習的中國學生交流,勉勵他們早日成為國家需要的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這一年我們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經歷了風雨洗禮,也看到了美麗風景。植根于我從事法學教育和研究三十多年經歷,身為教育界全國政協委員,這一年在政協這個大舞臺上,我有幸得以有機會對不少領域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觀察與思考。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教育界全國政協委員在以“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守護青少年成長”為題的聯組會上展開了討論;2024年10月18日,全國政協還專門就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題召開了雙周協商會,充分體現出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重視。身處系列活動之中,也促使我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格外關注,過去一年,我曾兩次參加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組織的調研,深入湖北和北京的大中小學和幼兒園,實地走訪心理健康輔導中心,與廣大師生交流,了解到目前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成因復雜。其中家庭因素是主因,心理健康教育覆蓋面不廣、做得不實也是造成系列問題的重要原因。尤其針對嚴重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礙患者,家校醫配合聯動不夠,是導致學校發生重大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
帶著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關切,我在中國政法大學2024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上向同學們寄語道:“莫愁千里路,自有到來風。”我想鼓勵他們要以自有來風的心態順勢而為,坦然面對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坎坷。讓他們有機會感受“經歷時是‘苦’,但回味時是‘甜’”的那種“延遲滿足”式快樂。
微觀個體的健康生活備受委員們的關注,宏觀環境建構同樣需要委員力量。令我感到欣喜的是,最近公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中明確提出,“健全教育法律法規規章,研究編纂教育法典。”這也是我在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后,一直在呼吁的事。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為保障教育事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首先需要推動教育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和法治化。編纂教育法典有助于提升教育法治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為教育治理提供權威性、全局性法律方案。2023年,圍繞“編纂教育法典”我提交了提案,提案一經提出便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和教育部等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2024年,按照有關部門的部署,啟動了教育法典編纂研究工作。教育部委托我主持“教育法典編纂研究”專項課題。有幸在委員這一身份下,我正見證并推動著這項研究有序進行,目前課題組已經形成了教育法典框架和第一編初稿。
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我還提交了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提案,參加了以“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為主題的十四屆全國政協第十六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并在會上作了發言。此外,圍繞此主題,我還參加了由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織的多場調研,赴北京仲裁委、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通州區、石景山區等地實地了解情況,并與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和企業家進行了密切交流,撰寫了調研報告,收獲頗豐。
2025年,是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關鍵一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編制的啟動之年。作為政協委員,我會繼續深入基層實踐,扎實開展調研,反映社情民意,形成比較成熟的提案,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同時,還要利用專業優勢,開展前瞻性研究,努力發出所在界別的聲音,助力教育強國和法治中國建設。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馬懷德)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