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委員好聲音
何銀萍委員:建議推動首都養老服務智能化轉型升級
北京市政協委員、何氏浩生(北京)國際中醫藥科學研究院院長何銀萍注意到,近年來,北京市高度重視智慧養老工作,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印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施方案(2021年—2025年)》,提出加強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創新支撐,加強老年輔助技術研發推廣,推動“智慧養老院”及智能養老社區建設。同時,經北京市政府同意印發的《養老服務專項規劃(2021年—2035年)》,也明確要提高為老服務的科技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推動科技養老產業發展。
目前,北京市民政局已上線北京養老服務網及同名移動端小程序,一站式匯聚養老資源,全天候傾聽民聲民意,并推動養老服務合同網簽、信息化服務監管平臺建設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此外,北京市還積極探索智慧養老試點工作,圍繞完善數據化線上安全監管平臺、搭建智慧養老應用場景模塊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智慧化、信息化助力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模式和路徑。
然而,北京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仍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如場地選址、資源整合、監管調度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
何銀萍建議政府加大對智慧養老服務行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如提供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鼓勵企業研發和提供優質的智慧養老服務。同時,建立健全智慧養老服務標準體系,確保各類產品和服務的安全、可靠和有效性。
同時,她建議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智慧養老服務領域的應用,提高服務的智能化水平。“例如,開發智能照護系統和家院協同系統,利用物聯網和遠程智能安防監控技術,實現養老照護服務全要素記錄、全流程監管。”她舉例說。
在產業鏈整合方面,何銀萍建議,推動智慧養老服務產業鏈的整合,加強上下游企業合作,實現資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效率。依托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進一步整合轄區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和各類專業養老服務商,構建共生發展的養老服務生態圈。
她也關注到老年人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建議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和特點,提供個性化的智慧養老服務,滿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例如,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服務流程的數字化和自動化,提供個性化的養老服務方案;關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交需求,提供心理疏導、興趣愛好培養等服務。
“全面推動首都養老服務智能化、精準化和高效化轉型升級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重要途徑,通過加大政策支持、推動技術創新、加強產業鏈整合等方式,可以進一步提升北京市養老服務的整體效能和質量水平。”何銀萍說。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