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民盟
鋤頭變畫筆 藝術種大地
——民盟重慶市委會助力磨子土家族鄉鄉村振興小記
近日,一個令重慶市忠縣磨子土家族鄉余善蘭激動的消息在忠縣縣城傳開——磨子土家族鄉兩位農民畫工的作品《土家年夜飯》《歡樂磨子湖》入選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美協等聯合舉辦的2025年“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美術作品展,作品于春節期間在浙江省湖州市展出,全重慶僅5位畫家入選。
出于對富有地域特色淳樸畫作的好奇,記者來到磨子鄉村美術館,進入美術館后便發現,近十位鄉民正聚在一起學習畫畫,其中就有73歲的陳素英和71歲的唐興元。
“今年鄉里給每家送的日歷上面,都是我們自己畫的年畫!”唐興元個子不高,清瘦結實,聲音洪亮,戴著老花鏡在畫室一坐就是半天。他回憶起自己參加繪畫培訓的過程,在民盟盟員李毅力老師的鼓勵下,唐興元慢慢把身邊的風景轉化成筆下一幀幀生動的畫面:磨子湖碧波蕩漾、游人泛舟,一片生機盎然;趕鴨人早起趕鴨下河;山間騰躍、神采飛揚的舞龍表演……“我去年畫畫的收入上萬元了哦!”他難掩自豪的神色。
筆隨心走,用心一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也能妙筆生花,磨子土家族鄉農民的畫也因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而得到市場的青睞。新年伊始,畫工們又接到了不少農家樂裝飾、農產品外包裝、定向創作的訂單。
誰曾想,4年前,磨子鄉村美術館還只是一處年久失修的鐵匠鋪,這些農民畫工都還是只會種田的普通鄉民。
從2021年3月開始,重慶市紀委監委幫扶集團對口幫扶重慶市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磨子鄉。作為幫扶集團成員單位之一,民盟重慶市委會派出了駐鄉干部,全市民盟組織也群策群力,積極助力該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幫扶的突破口在哪里?重慶民盟畫院院長李毅力帶著盟員畫家們,從土家傳統工藝中挖掘靈感,從鄉民里發現人才,提出打造“首個少數民族農民畫鄉”的方案,為文化振興找到了突破點和發力點。
從2022年4月的首期畫工培訓班,到如今的初具規模;從拿慣了鋤頭握著筆發抖的手,到成長為骨干畫工自信落筆;從民盟派駐的駐鄉干部動員鼓勵,到縣文化館美術干部也深入磨子駐村指導……對口幫扶一天天改變著土家生活,畫鄉作品量不斷積累、畫作水平不斷提升。
4年時間,磨子土家畫鄉已培育主創畫工60余人,600余件次農民畫作品分別在重慶、四川、云南、新疆、浙江等地參展,近30件作品在權威賽事中獲獎。鄉里還成立了農民畫社,構建“創作—收藏—展覽—銷售—分紅”模式,近兩年累計銷售額超過10萬元,農民畫作者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駐磨子鄉鄉村振興工作隊副隊長李楠告訴記者,為進一步把“磨子土家畫鄉”品牌持續做靚,前不久,駐鄉工作隊又召集磨子鄉、重慶民盟畫院、忠縣文旅委和教委等單位召開畫鄉建設發展評估會,商定要將磨子鄉村美術館打造成為標準示范美術館、縣級美術課堂,同時以農民畫為載體,開展送文化進社區、進養老院等活動,助推畫鄉多元發展。
李楠介紹,他們還將以農民畫為龍頭推動民俗文化體驗、藝術節慶展演等,并融入鄉村旅游、特色民宿、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建設之中,不斷提升畫鄉知名度、辨識度。
“把藝術種在大地上!”這是李毅力在4年前為打造“磨子土家畫鄉”制定方案時寫下的愿景,也是今天的民盟人充分發揮民主黨派資源優勢,為鄉村文化振興交出的新答卷。
(本報記者 凌云 通訊員 黃曉彥)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