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哈爾濱2025年第九屆亞冬會>頭條
新華全媒頭條·亞冬會丨和平·發展·友誼——習近平主席為出席哈爾濱亞冬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舉行歡迎宴會側記
新華社哈爾濱2月7日電 題:和平·發展·友誼——
新華社記者溫馨、胡夢雪、楊思琪
龍江大地,銀裝素裹。松花江畔,太陽島上,一派壯麗北國風光。
2月7日,瑞雪紛飛,國家主席
“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圣火將在今晚點燃。從北京冬奧會到哈爾濱亞冬會,中國‘冰雪熱’傳遍大江南北,也為世界冰雪運動注入生機活力。”
哈爾濱亞冬會是繼北京冬奧會后我國舉辦的又一重大綜合性國際冰雪運動盛會。亞洲34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余名運動員報名參賽,參賽國家和地區數量、運動員人數都創亞冬會歷史之最。
歡迎宴會開始前,貴賓們饒有興致地欣賞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從麥稈剪貼、蚌殼畫,到蘭西掛錢、蠶翼繡、樺樹皮制作技藝,從剪福字、印版畫,到聞箏、品茗,貴賓們贊嘆不已。
燈光璀璨,紅毯鋪就。11時50分許,
前往宴會廳沿途,一旁陳列的冰花陶瓷靈動雋永,沉淀著冰雪的靜謐;鳳尾竹婆娑蔥郁,澎湃著早春的生機。“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40名身著中外民族服裝的少年兒童唱起優美的黑龍江民歌《烏蘇里船歌》,熱烈歡迎國際貴賓。
伴隨著歡快喜慶的迎賓樂曲《新春樂》,
從生機盎然的綠水青山,到滿目金黃的豐收良田,從冰雪大世界的雪花摩天輪,到民俗風情濃郁的東北雪鄉,主餐臺上一個個龍江大地的文化符號和地標景觀,與哈爾濱亞冬會比賽項目運動員造型相得益彰。以東北虎為原型的亞冬會吉祥物“濱濱”“妮妮”點綴其間,更添活力。
“在中國人民歡度新春佳節之際,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并以我和我夫人的名義,對各位來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向大家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熱烈的掌聲中,
致辭中,
堅守安寧和睦的共同夢想——
自古以來,奧林匹克運動承載著人類對和平、團結、進步的美好追求。亞冬會不僅是一項冰雪運動賽事,更是亞洲各國各地區團聚的盛會,是獨立自主、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亞洲特色發展道路的精彩見證。
和平是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的前提,亞洲各國安危與共、命運相系。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亞洲也面臨新的安全挑戰。“和平如同冰雪般純潔。”無論是應對眼下的挑戰,還是開辟光明的前景,都需要各國同舟共濟、團結合作。
在北京冬奧會歡迎宴會上強調“牢記奧林匹克運動初心,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歡迎宴會上強調“以體育促和平,堅持與鄰為善和互利共贏”,在本屆亞冬會開幕式歡迎宴會上強調“攜手應對各類安全挑戰,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貢獻亞洲力量”……以體育為媒,中國致力于搭建和平、團結和進步的平臺。
堅持繁榮發展的共同追求——
“我們要攜手共進、共謀發展,為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注入不竭動力。”
三年前,同樣是新春,北京冬奧會在喜慶的氣氛中拉開帷幕,開啟了中國冰雪運動發展的新篇章。隨著北京冬奧會、全國冬運會、哈爾濱亞冬會,以及眾多單項國際高水平賽事的舉辦,冰雪熱情在中國持續燃燒。隨著一項項免簽政策的實施,更多國際友人也紛紛來華體驗冰雪運動。
致辭中,
一江兩岸傳奇地。哈爾濱自開埠以來,就是一座多元、開放、包容之城。冬季寒冷的氣候,造就其深厚的冰雪運動底蘊。從1996年哈爾濱亞冬會,到2007年長春亞冬會,再到2025年哈爾濱亞冬會,中國第三次成為亞冬會東道主。
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數以萬計的游客在“冰雪王國”樂享冰情雪趣。雄偉的中國天壇、高聳的馬來西亞雙子塔、靈動的新加坡魚尾獅……亞洲不同地區地標造型冰雕吸引游客目光。透過亞冬會的窗口,世界感知著越冷越火熱的東北,品讀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包容與開放。
實現交融相親的共同心愿——
席間,黑龍江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的青年藝術家們交替演奏文萊《歡樂交織》、吉爾吉斯斯坦《你還記得嗎》、巴基斯坦《美麗的國土》、泰國《新年快樂》、韓國《桔梗謠》等外國樂曲,與《太陽島上》《我愛你,塞北的雪》《爾濱的雪》等悠揚的中國樂曲交相輝映,融匯為亞洲不同文明和諧共生的華彩樂章。
亞洲是世界多彩文明的匯聚之地。“紛飛的雪花千姿百態,不同文明也各具風采。”窗外雪景如畫,
來自熱帶和沙漠地區的運動員積極參賽,約31%的小項首次進入亞冬會……本屆亞冬會,擴大的冰雪運動版圖,詮釋著亞洲地區文明交流的勃勃生機。
中國剛剛迎來農歷蛇年。
太陽島賓館,飄灑的雪花,為冰雪雕塑景觀披上“薄紗”。亞冬會吉祥物“濱濱”“妮妮”躍然冰上。置身此情此景,大家舉杯共祝,為了本屆亞冬會取得圓滿成功,為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蓬勃發展,為了亞洲人民的團結和友誼。
編輯:朱建華